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风投创业进入战国时代 现百团大战背后泡沫
来源:  : 2011-09-13 09:45:21
“投了10家企业,只要有一家上市,你就有了一夜暴富的机会,因为收益率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05年前后,随着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风投进入第二波高潮,这次海外资本聚集在网游行业,史玉柱等又一批创业英雄现身,一时风光无限。

投了10家企业,只要有一家上市,你就有了一夜暴富的机会,因为收益率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位投资专家深入浅出地给记者概括了风险投资的赚钱之道。2009年中小企业创业板在深圳上市之后,很多企业不必再奔着美国纳斯达克而去,在国内即可实现上市套利,于是创业市场的热钱蜂拥而至,形成了又一波风投高潮,有人形容目前国内的创业环境是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然而,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却是乱像丛生,泡沫浮现。目前全国有上千家风投公司,上万亿资金都在寻找好项目,一些创业者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在一些风投专家口中,警钟再次敲响。

三波风投高潮

尸横遍野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资本进入中国创业市场,到目前已经是第三波创业浪潮,10多年间,成就了一批创业英雄,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失败者用‘尸横遍野’来形容并不过分。北京博星投资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席永刚涉足这个行业近10年。他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风险投资的战国时代,这两年突然涌现出上千家风投公司,聚集了上万亿资金,但是好的项目非常难找,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并不高。

从当年第一波风投浪潮中,新浪、搜狐的崛起,国人才知道了风险投资这回事,也诞生了烧钱这个词。当时业界流行一个段子: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网站靠什么?靠的就是点击率啊!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儿直接就卖给下家儿了……席永刚表示,这是实情,以创办ChinaRen的周云帆为例,1999-2000年,周云帆创办的ChinaRen网站是中国烧钱最快的网站,在大半年内烧掉了约1.2亿人民币(1500万美元),最终无钱可烧的ChinaRen出售给搜狐。周云帆笑谈自己25岁曾一天花掉4000万。席永刚称,在互联网创业最火的时候,很多年轻的创业者瞬间拿到上亿元,根本不知道怎么花,于是拼命烧,失败的案例非常多,当年大肆宣传的清华辍学创业的一批年轻人最后无一成功。

第一波风投高潮终因泡沫破裂在2002年之后归于沉寂。席永刚认为:它的意义在于给中国引入了风险投资的概念,也培养了第一批互联网人,很多人在第一波高潮中失败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接着做下去,最后取得了成功。还是周云帆,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发现手机行业的商机,创办了空中网,卷土重来,一举成为中国的彩信大王。对这批创业者来说,失败成为一笔财富。

2005年前后,随着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风投进入第二波高潮,这次海外资本聚集在网游行业,史玉柱等又一批创业英雄现身,一时风光无限。实际上,这一时期是国内风投公司最艰难的时候,从2000年起就开始酝酿的创业板千呼万唤不出来,直到2009年才上市,风投公司已经倒掉了十之八九,坚持到最后的终于取得了丰厚的回报,这才真正开始了国内风险投资的热潮。

2009年开始至今的第三波风投热潮聚集在电子商务、视频网站等行业,大有再现当年繁荣的架势,美国的一些投资机构已经开始警告,中国的风险投资出现过多的泡沫,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创业人才大浪淘沙

团队为王

如果说在三波风投创业热潮中,失败企业尸横遍野,那么创业者则经历了大浪淘沙的磨练,创业者的身份构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席永刚告诉记者,从最初的学生创业、海归创业,到如今不同人才搭配的创业团队逐渐形成,其中的代价也是相当大。

我们曾经投资的一个IT企业,老板是科技人员出身,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从产品的设计到开发,甚至写程序都自己来,后来公司越做越小,最后创业以失败告终。这样的情况相当普遍,在上世纪90年代风投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最先投身创业大潮的那批人基本都有技术背景,然而成也技术,败也技术。一般人理解中,技术型企业技术是核心,但投资人对技术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技术型的企业,对技术非常执着,甚至有完美主义倾向,产品不断试验和改进,技术不断改进,不到自己觉得完美了,不投入市场。还有一些企业对专利着迷,专利不断,但应用很少。对于投资人而言,技术≠专利≠市场≠利润。因此,看这种技术型的团队,不仅看其技术背景,更看其对市场的判断和了解,看其市场上的资源,看其团队上的均衡。只有技术的团队是不全面的,只有技术和市场的结合,才能顺应市场,引领市场的团队才会更容易成功。

席永刚认为,这十多年的创业实践证明,学生创业是根本不靠谱的,当初业界包括媒体对此的鼓励现在看来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和抗挫折能力,失败率非常高;而最初的海归创业主流也逐渐被目前的草根创业所取代,本地化经营比舶来外国经验对企业发展更有意义。对于风投公司来说,我们目前比较看好的创业者一般是来自成功企业的高管,他们出来后自立门户,有技术,有经验,对行业的理解比较深刻,成功率相对高些。他认为,成功的企业在团队方面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技术人才加市场营销人才的搭配,缺一不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团队建设逐渐走向成熟。

百团大战背后

泡沫浮现

席永刚认为,目前国内创业者的浮躁表现在,拿到风险投资之后,对到底做什么商业模式并不确定,只是一味跟风模仿,恶性竞争,烧钱的架势重蹈当年覆辙。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从去年开始的团购网站,百团大战折射出创业的泡沫与乱象。

2008年11月,美国Groupon网站以每日一次团购的商业模式引爆新的互联网资本神话。目前,Groupon估计市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增值速度远超目前如日中天的Facebook和Twitter,增长速度是Twitter的2倍。团购概念使中国的网络创业者犹如再次发掘到一座金矿。2010年1月,国内首家团购网站满座网上线,拉开国内团购序幕。随后,仅一年时间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从无到有,发展至上千家,风险投资也纷纷涌入这个行业,掀起新一轮的网络淘金热。不少团购网站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如拉手网已获得两轮近6000万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从初创时的100万美元增加到了如今的5亿美元。酷团网在上线前获得了浙商创投的1000万元投资。投资专家席永刚向记者透露,不下几十个团购网站都拿到了以500万元为起步的风险投资。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团购网站已经达到2600多家,平均每日新增10.5家团购网站。团购网站迅速崛起,但很快被人诟病,它带来的只是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消费者因团购遭遇的交款无货、难以退款、货不对版、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等问题不时出现。而团购网站之间的恶性竞争也非常激烈,出现百团大战,为了抢夺优质客户资源,提高用户粘度,网站不得不加大运营成本,当几百家网站同时争抢一个客户时,就会不惜代价甚至贴钱来抢。业内人士称,对于网站竞争来说,用疯狂与血拼来形容也非常贴切,因为它疯狂到无限量出生,血拼到负利润生存。

席永刚认为,团购网站在中国走了一条迅速发展,迅速倒掉的路,和滥用风险投资不无关系。据他所知,不少公司拿到钱之后,用来租豪华写字楼,买豪车,重金引进管理团队,但是对确定自己的核心商业模式这个创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并不重视。很多创业者的想法是把钱快速用完,打响知名度,就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投钱。但实际上,能募到第二轮第三轮投资的企业非常少,绝大部分公司在这个泡沫中死掉了。只有早期拿到资金,清楚自己的商业模式,保留‘子弹’,坚持到对手灭亡的企业才能最后生存,这就是创业路上的‘剩者为王’理论。(记者 张鹏)

编辑:phpcms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