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与VR结合后,的确可能带来积极的变化——社交网络不再囿于一闪而现的“想法”,精心雕琢的自拍照或是拍摄粗糙的小视频,而是真正有了将线上的互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陪伴的可能。
一年一度F8刚刚落幕,让人不得不感叹Facebook的确是个不断搞事情的公司——除了宣布要进军脑机互联领域带了一波小高潮以外,还和自己旗下的虚拟现实厂商Oculus合作、推出VR版社交平台FacebookSpaces,如今已经在Oculus Rift平台上有了Beta版本。
无独有偶,4月28日,虚拟现实领域以沉浸感出名的HTCVive也正式展露了其进军VR社交的野心,宣布了与加州人工智能公司ObEN的合作。他们的合作伙伴ObEN是第一个在VR平台上接入微信功能的公司,这一次的Demo展示了用户在HTC Vive平台上通过微信可以进行的各类互动。除此之外,微信端用户还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把自己“传送”到VR里。
和Facebook不太一样的是,HTC Vive挑选的这个合作伙伴以全栈人工智能技术见长,可以提供“全功能虚拟形象”,包括还原用户真实形象的3D图像重建技术、声音模拟技术等。这家公司在去年底完成A轮融资后,刚被软银追加百万美元级别的投资。记者观看了他们的完整Demo,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第一,在VR世界里,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像自己?
如今的VR社交先驱者里,既有把人物做成简单机器人形象的AltaSpace,也有和Facebook一样走卡通路线的vTime,还有引入真人模型的HighFidelity。
(vTime卡通化的avatar)
腾讯互娱的引擎技术中心负责人顾煜去年八月发布的署名文章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除了VR本身的沉浸性以外,想让人们真正能够在VR社交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更高阶、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可能还是得提供更好的avatar(人物形象)。
与上文中提到的种种avatar尝试相比,ObEN的技术无疑是提供了另外一条路线——通过3D图像重建技术,提供与真人极为相似的avatar,同时降低制作难度。
此前新浪在报道ObEN时提到,这家公司的技术只需要用户提供一张自拍照,就能迅速生成与真人相似的3D头像。当然,提供侧面照片会对准确性更有帮助。
包括HighFidelity在内的许多真人模型都会面临同样的一个问题:“恐怖谷”效应。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昌宏提出了这个理论,认为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超过一定程度时,人类对其的反应会非常敏感,只要有些许不自然就会让人觉得僵硬可怕。包括《最终幻想之灭绝光年》等CG电影就是因此而遭遇票房滑铁卢的,人形机器人也常因为这个原因受到大众的质疑。
如今,通过3D图像重建技术,ObEN不仅能建立与真人相似的3D模型,还能够对虚拟的人物的嘴型、表情、和眼神进行训练和模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达到了跨越“恐怖谷”的目的。
ObEN的主页上有两位创始人的照片及3D虚拟模型,表情很真实
“能代表自己身份辨识度的虚拟形象,很可能是下一代社交的基础。”ObEN联合创始人及COO郑毅对记者说道。
比起多角度、多镜头拍照并最终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合成3D模型,这个技术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成像迅速,能够轻松打破微信和VR之间的“次元壁”,可能会更适合如今不断往移动端转移的消费者。
“VR社交能给VR的大面积覆盖带来很可观的机会,”HTC Vive中国区总裁汪丛青Alvin Wang说道,“ObEN开放API后,所有的Vive用户都能在VR里和他们的微信好友轻松、愉快地交流。ObEN也(通过生成VR短视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跟他人分享VR社交的方式。”
第二,在虚拟现实社交里,重要的到底是虚拟、现实、还是社交?
正如顾煜所说,假如在VR社交里,人们除了需要带上笨重(且憋汗)的头盔以外,社交体验与过去殊无二致,那么很难想象在最初对VR的惊喜消失后,还会有许多用户长期留存。
除了avatar更加逼真,有更沉浸式的体验外,笔者对于虚拟现实社交的未来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想象。
谢丽·图尔克曾经说过,人们发明社交网络与社交性机器人,使人们在不需要真正有情的情况下,体验关心和陪伴的幻觉。与之相符,在过去的数年里,不管是学者还是大众,都提出过这个问题:社交网络能否真正解决现代人的孤独症?
我们可能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然而社交网络与VR结合后,的确可能带来积极的变化——社交网络不再囿于一闪而现的“想法”,精心雕琢的自拍照或是拍摄粗糙的小视频,而是真正有了将线上的互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陪伴的可能。
在风靡全球的大型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里,有一个一月一度的暗月马戏团。每月的那一天,在暴风城主城外,一个深紫色的传送门会出现,点击之后,进入这个异度空间,就可以呼朋引伴冲下山,在马戏团里尖叫着被机器喷射到海水中,扔出无数个套圈,或者化身玩具赛车在赛场里独孤求败。每当这个时候,对于玩家来说,线上线下的感觉就会无限模糊,由于身临其境的兴奋感,网络的限制在某一个瞬间几乎消失。
引入了真人avatar的VR社交网络,说不定就能成为这样的大型游乐场,只不过活动可以自己选择,而并肩作战与互相陪伴的感觉,都会是真实的。
可以看到在这次HTC Vive与ObEN联合推出的微信VR体验中,就有这样的例子:用户可以通过微信里的传送功能来到海边,更能邀请朋友与自己来到海边散步。在Demo里,两位VR用户在海边举起自拍杆完成了自拍。这个场景还可以切换成摩天大楼、辽阔荒漠或者有着潺潺流水的乡间木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邀请对于微信端而非VR端的朋友也适用。使用手机版微信的朋友只需回复一张自拍,VR用户就能和自动生成的这位朋友的虚拟形象在VR世界里玩耍。
在这个过程中,ObEN的另外一个特点也显现了——他们的声音模拟技术,背景是UCLA与CalTech的声学专家。所以在这次Demo中虚拟形象的声音也能模拟出来,甚至与VR用户高歌一曲。
两相结合,它可以在VR社交里带来拥有本人形象、声音的逼真虚拟形象,只要幻想一下开放了明星虚拟形象或获得了明星的人工智能版权后粉丝的狂热,就能明白这个科技会带来多大的市场空间。
《速度与激情》里“The Rock”Johnson的3D模型
而除了微信以外,郑毅向记者透露,他们未来还计划接入亚洲的社交媒体巨头Line和Kakao。
第三,人工智能的全栈技术吸引业界注意力?
公开信息显示,ObEN此前刚刚完成77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在刚过去的2月份获得软银旗下SB Next Media Fund的追加投资,成为这个专门投资人工智能的基金成立以来投资的第一家企业。
软银最近在人工智能行业动作频频,除了ObEN以外,还巨资收购老牌芯片厂商ARM及投资OneWeb公司等等,引人瞩目。除了看重人工智能行业以外,软银旗下这只早期基金更认为只有全栈的人工智能企业才能在未来有更强的竞争力。
原因就在于,在人工智能时代,像过去一样以平台化的模式给企业提供分离的解决方案会带来许多不兼容、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想象一下你的虚拟人物的形象与声音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一点微小的声画差距可能就会带来非常别扭的感觉,这也是“恐怖谷”效应之一。
“我们在AR及VR领域里调研了大量领先的企业,其中ObEN是最让我们兴奋的一家,尤其是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独特的应用,”在宣布投资消息时,软银韩国的合伙人及董事总经理、SB Next Media Innovation Fund的董事总经理J.P. Lee对媒体说道,“他们在语音合成、图像视觉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方面都有着优秀的科技水平,这个团队经验丰富、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而不断努力——给每个消费者带来个人化的人工智能体验。”
人工智能也可能会帮助VR社交继续发展到下一层级——“我们希望成为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人工智能身份公司,从虚拟形象开始,让每个人可以用人工智能去社交、未来要接入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围绕个人的人工智能系统,让每个人的人工智能可以拥有更丰富的功能。”郑毅描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