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极富使命感的人。
因为,在他左胸靠近心脏的位置上经常别着一枚鲜艳的党徽。
他,也是一个对自己、对工作善于做规划的人。
面对即将到来的援藏工作,他首先想到是做一些有益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的身份何其多?
作为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文中简称“通达公司”)的CIO、副总经理,他之前还负责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企业科协工作、服务科技研发和科技工作者等事务。在外部,他是中国科协“九大”代表、北京奥运志愿者、双闪公益志愿者等。
他,肩负重任。
这一次,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人社局组织选拔出的第八批对口援藏干部队伍中,他是金隅集团的第一个援藏干部。
援藏,一去三年,对这个四十不惑的中青年干部而言,将是揭开其人生、事业新篇章的重要一步。
耐火行业信息化的标杆
李斌,网络昵称“辛巴”,IT媒体圈的老朋友。在信息化媒体圈里,大家对他有一个公开的认识——国内耐火行业信息化实践者的标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组织选派的干部,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跟组织这幢大厦相比,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砖,组织说往哪里搬就往哪里搬。”
从1999年6月进入通达公司,李斌除了中间5年去金隅集团(通达公司是金隅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工作历练外,其余12年职业生涯都是在通达公司。期间,其工商管理和软件工程双硕士的专业背景使得他对公司信息化应用部署方向和决策把握游刃有余。
紧贴互联网脉搏,是李斌主导下带领通达公司在自身信息化演进中运用尤为娴熟的一面。从97、98年始建门户网站、开通企业邮箱,接着用数据库软件做企业内部物料的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再就是企业局域网的搭建。在2001、2002年,与阿里巴巴几乎同步,李斌所在的信息中心开发了通达公司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尽管当时这一举动并未对传统制造业的B2B模式产生过多影响,但在“非典”期间却为通达公司带来了最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结合电子邮箱,下单、签订合同都在这个电商平台完成,结果整个“非典”期间通过电商平台成交的订单总量达到791万个。即便后来遇到公司业务调整,推进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化建设依然是李斌坚持的一个信息化方向。
从互联网到供应链管理,随着对公司业务层面接触越深,作为公司管理层一员的李斌,对适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理解和需求更为深入且迫切。
2010年起,通达公司实行业务型总部管理模式,从北京总部到各地分公司、子公司,开始了长达4年的系统大整合:OA系统与业务系统整合到X3业务办公一体化平台上,财务系统与进、销、存系统整合成供应链、ERP系统。
但是,在这一系列整合大动作还未全面完成之时,与北京其他生产制造企业一样,通达公司也主动进行产能大转移,信息化建设也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而再遇调整。
“京津冀一体化”决策的推进力度之大超乎了业界的想象——直接加快了北京生产制造企业的产能转移和调整。“减、停、转”几乎成了通达公司2015年全年的写照。现在的北京总部已转变为通达公司的研发、销售和管理中枢。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样的外部政策影响既是企业发展历程中难测的痛点,却也是制造企业促新发展的新机遇。
众所周知,“十三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指出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向“制造强国”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而这无疑为通达公司这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领先耐火材料制造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李斌所在的通达管理层最先把握住了困境中的发展契机,运用一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将传统劳动密集型工艺向技术密集型或两者结合的工艺方向转变。而管理层对公司战略业务收缩所采取的适应性调整思路在李斌的“十三五”信息化战略规划中都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比如装备创新、智能制造、服务转型,“我们有一些生产环节和工艺,包括工段,已经初步实现了自动化和机械化,比如智能机器人操作和机械臂、传感器的运用”。
再就是对现阶段信息化进行深入调整,利用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的再造和高效运行。此外,未来在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过程中,通达公司也计划从前端提前做一些对后续的支撑性的信息化工作。比如通过与客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式的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贴身式服务和保姆式服务,其信息化做法就是在客户的装置中预埋传感器,在通达的服务系统里实现对客户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实现对客户服务的部分预判和提前决策;还有,将设计系统与服务系统对接,实现各地同步设计、同步研发这样一个“总分”架构;将仿真模拟技术融合应用到技术研发系统中等等一系列信息化措施。
在此次调整中,北京总部的信息化系统正在随之变为一个中枢指挥系统,对通达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办事处,以及未来可能在海外建设的工厂需求等逐步实现全球的资源配置。
“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系统。”谈起“十三五”期间通达公司的信息化布局,李斌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一言难尽。
经济可行性比解决“信息孤岛”更重要
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竞争是压力也是动力。竞争可以促进企业积极去提升自身方方面面的不足。而信息化是帮助并推动企业提升竞争力有效和必备的手段。1988年,邓小平在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提出的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也因此成为科技界的圣经。
通达公司一路信息化走来,同样追寻着这句圣典。
但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各行各业都不可避免经历了信息孤岛的阶段。2015年业务调整前,通达公司的信息化正处于一种逐渐理顺信息孤岛问题,走向整体系统集成大一统的良好局面。用李斌的话说,是一个相对稳定,或者说相对平衡的最佳状态。
不过,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是不是就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最佳模式呢?现在回头再看,李斌却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现实情况是,当前的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理念也在随之发展和创新,结果使企业信息化决策处于一种并不特别稳定的状态。“有时候可能某个方面的信息技术突然就有了一个突破,而你还没有完成整个系统的集成工作,那一块儿就不适应这个方面的发展要求了。从而就是,我们还得跟着上这个方面的新技术,有时甚至影响到整个系统,不上就会落后,至少在这个方面或者领域落后,这种情况迫使企业得赶快更新系统需求或者上全新的系统。”李斌谈至此处颇为无奈。
因此,处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怎样做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当期需求,信息化手段的实现到底上还是不上常使CIO陷于两难。“此时能实现也要尽量先去实现,哪怕未来系统需要再整合、再提升,因为系统的适应性永远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那么,在信息孤岛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如何评判一个系统的不匹配性?李斌认为,这需要用简单的经济可行性去分析,即上这套系统所耗费的成本与该系统在某方面给企业所能带来的收益进行一个估值比较,如果是正向的,就值得上,而且要赶快上,“太深入的分析过于耗时,有时分析还未做完,形势就变了,有时连观念也变了,需求更是调整来、调整去,系统最后还是没上去”。
CIO的智慧
作为“十三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路,“制造+网络”也在李斌所述的信息化谋篇布局中越发清晰。
未来制造业要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的翅膀。“所有的系统都要支持这种远程访问的互联网模式。”李斌认为,“在兼顾安全的情况下,这种想法要在做架构的时候就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在后续逐步实现异地同步订单、同步设计、同步制造和同步服务”。这样的需求对现在的通达公司并不遥远。目前,通达公司在东南亚已设有办事处,中东办事处也正在筹建中,非洲、拉丁美洲未来也将根据需要设立办事处。而面向全球化的营销无疑是生产制造企业“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想要实现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制造,就必须要通过互联网,并使互联网接入到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设计、质量监控、决策指挥等各个环节中去。
这样的谋划还只是冰山一角,十七年的信息化工作经历留给李斌太多的智慧财富。
“永远也不要疏远或远离IT。”他认为,身处制造业,首先不要有制造业就落后于IT业的误人思想;其次要千方百计通过一些渠道、一些平台和机会,去了解IT的前沿技术;还要时刻思考这些前沿技术如何与制造业进行结合,同时还要预判IT技术的发展方向,预判制造业自身发展的信息技术需求方向,并且要找到二者间的结合点,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制造业的发展,“要主动作为,不要被动发展”,“企业要做转型,要做业务调整,就要想办法用信息化手段去促进它、实现它和保障它”。
李斌认为,信息技术是永远引领和服务这个时代的,不要放弃与IT的交流和互动,以及用IT来改造和升级制造技术。要创造一些机会让企业的CEO去了解、认识IT,CEO从IT行业带回来的信息、对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和方向把握,往往有利于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谈及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CIO,李斌认为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很重要。信息化实施中,失败、反复的情况不可避免。这就要求CIO要具备抗压性,特别是对挫折的忍受力。
“CIO的一些思路一定要向前奔,敢想、敢干、敢于创新,还得有很强的协调、沟通以及资源运作能力。干好了,CIO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CEO;而CEO要有了CIO的这种工作经历,他的眼光、他的思路都会非常独特。”谈起自己过往的经验,李斌有说不完的话。也正是这些经验,反过来影响着他在企业管理中的综合决断力。
西藏,开启人生新高峰
70后的李斌,经历了工作实践和企业管理的反复锤炼,在自己四十不惑的时候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大改变。
“事在人为,顺势而为。”——几近成为李斌的口头禅。
近日,整装完毕的李斌只待一纸通知就即将踏上西行之路。对正处事业上升期的李斌而言,此番援藏,其未来路途充满各种未知数和挑战。
这些涉及人生发展的大事在李斌眼里却算不上是大问题。“顺势而为”,在其反复提及的这个词中体现了他哲学智慧的一面。
07、08年就开始利用工余时间研习《周易》的李斌,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不同寻常的看法。他认为,每个人的手机号、车牌号、家庭门牌号等等,都是与人最密切相关的事物,它们中蕴含的易学卦象,都是影响人行为习惯的“能量场”。
正是《周易》所揭示的包括天体运行、地理变化、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在内的一些科学变化规律,使李斌坚信“尊重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扬长避短,必然能够事半功倍”。
未来三年的西藏生活,对四十不惑的李斌势必会产生另一番人生感悟,“这三年的援藏工作,将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势必影响我的一生。在家人和亲友的大力支持下,我一定会珍惜此行,进一步锻炼自己、磨炼意志、历练本领,砥砺前行,争取成功翻越自己人生的这座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