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创始人、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炮轰蓝色起源公司创始人、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称后者将卫星送入轨道组建卫星互联网的“柯伊伯计划”(Project Kuiper)拷贝了他的创意。钢铁侠与世界首富的太空之战,让人们的目光投向卫星互联网,也称太空互联网。
马斯克@ 贝索斯:抄袭
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日前提出了自己的卫星互联网计划,准备发射3000多颗卫星,为全球没有互联网或其他有需要的地方提供高速宽带服务。
亚马逊发言人金利·皮索尔在4月5日表示,亚马逊公司的“柯伊伯项目”是公司卫星互联网计划的一部分,它计划通过发射近地轨道卫星“星群”为数千万无法接入宽带互联网的人提供服务。
这项计划与埃隆马斯克旗下的“星链”计划很相似。知情人士称,SpaceX的前卫星副总裁拉杰夫·巴达亚尔(Rajeev Badyers)及其团队几名成员现在正领导亚马逊的柯伊伯项目。
图为:马斯克推特截图
9日晚间,马斯克转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关于亚马逊这项计划报道的推文,@ 了贝索斯,然后用了“抄袭”(Copy)一词和猫咪表情符号表达心情。
卫星互联网成新风口
柯伊伯项目计划发射3236颗近地轨道卫星,包括367英里(590公里)高度的784颗卫星、379英里(610公里)高度的1296颗卫星以及391英里(630公里)轨道上的1156颗卫星,以便为全球未被互联网覆盖或接收信号较弱的区域提供高速、低延迟的宽带服务。
亚马逊介绍称,这些卫星将覆盖北纬56度到南纬56度之间的区域,全世界大约95%的人口居住在这个区域。但Kuiper项目的顺利实施,仍然需要征求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批准。
事实上,早在2015年1月,马斯克就宣布了类似计划。2016年,SpaceX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文件,申请运营一个大型卫星网络,在全球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SpaceX计划建立一个轨道数字通信阵列,这个阵列将包含4425颗卫星(后来卫星数量增加到约12000颗)。
SpaceX在文件中表示,“该系统旨在为全球住宅用户、商业用户、机构用户、政府和专业用户提供各种宽带和通信服务。”
目前,互联网卫星已经俨然成为了海外科技企业的新风口。
除了亚马逊和SpaceX之外,Facebook有自家的Athena(雅典娜)、获得日本软银公司10亿美元投资的OneWeb,也计划建立一个由648颗小型卫星构成的网络,此外还有Telesat、Space Norway等公司也先后获得了FCC的批准。
马斯克的SpaceX去年发射了两颗测试卫星,孙正义投资的OneWeb上个月发射了六颗卫星。其他诸如波音、加拿大运营商Telesat、Facebook、中国银河航天等企业都在“抢着上天”,共同推动“太空互联网”这一风口的波澜涌动。
中国加入全球卫星互联网行列
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低轨通信项目“虹云工程”的首颗试验卫星发射升空。一星期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星座”也将首颗卫星送入了太空。
另外,已完成三轮融资的银河航天,也推出了“银河Galaxy”计划,打算通过上千颗自主研发的5G通信卫星建设低轨宽带卫星星座,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自主研发的第一颗低轨道卫星(实验星)。
目前我国的低轨星座计划已经超过了16个,有大约80家太空技术初创企业投身太空竞争。
卫星互联网在5G时代的机会
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固定基站和地面移动通信网络的补充,正在成为5G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铱星计划的失败之后,欧美科技企业一度放弃高大上卫星通讯,转而将目光投向了热气球和无人机,如谷歌X实验室推出的Project Loon平流层气球网络计划,以及由太阳能提供动力的自动化无人机项目Titan,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最终都宣告失败。
相比于可能因为各种极端天气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热气球和无人机,在宇宙环境下的卫星明显要可靠得多。加之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制造和发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经济实惠的全球交互性服务只能通过卫星互联网进行,而向偏远地区提供服务和数据则将为卫星网络运营商带来明确的市场机会。
飞机、邮轮上的上网服务、私人专属网络、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政务,以及为岛国提供上网服务等,都是卫星互联网的应用场景。
有人甚至想到了更遥远的未来的星际旅行。认为太空物联网有利于改善宇宙飞行器与地面之间、宇宙飞行器之间的通信状况,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传递信息,尽量减少由遥远的空间距离产生的通讯延迟所造成的损失。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为将来的外星移民铺路,正如春节期间热播电影《流浪地球》中的领航者号。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还是商业利益的角度讲,太空互联网的构建都值得实力雄厚的大国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