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北京晒出科技创新“大数据”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佚名 2019-08-27 10:39:46
当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硕果累累,北京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8年,北京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一...

日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北京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本市科技创新“成绩单”晒出:当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硕果累累,北京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8年,北京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一;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平均日增科技型企业200家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介绍,北京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强化央地协同、区域协同,形成创新“凝聚力”;并通过一手抓基础研究布局,一手抓高精尖产业,提升科技“支撑力”;同时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打造创新人才高地,释放创新“新活力”。

一系列数字显示,北京已跨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科技投入上,2017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规模增至1579.7亿元,与1996年的41.8亿元相比,增长36.8倍;

在创新产出上,2018年北京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较2012年翻一番;2018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4957.8亿元,较2012年翻了一番;2012年以来,在京单位主持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累计达500余项,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在新动能培育上,2018年,北京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三分之一;北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6.8%,较2012年提升9.9个百分点;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排名全国第一。

在创新生态方面,2018年,北京平均日增科技型企业约200家;创业投资额占全国比重约三成,位居全国第一;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近一半;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5万家,是2012年的3.1倍。

在辐射引领上,2012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纵深推进,北京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929.4亿元。

去年AI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精尖产业是重中之重。

市经信局副巡视员姜广智认为,总体而言,北京当前高精尖产业发展氛围日渐浓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据初步测算,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

去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867.6亿元,同比增长14.3%;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23.9亿元;备受瞩目的人工智能产业(AI产业)规模更是达到1500亿元。

杨仁全细数了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优势:一是学科和人才优势突出,清华、北大、中科院等高校院所的相关学科在此布局,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约6.7万人,其中北京将近4万人,占比60%;二是产业发展优势突出,今年上半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大约850亿元,产业链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三个环节;三是企业优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在京人工智能企业超过1000余家,全国占比约26.5%,截至今年4月,获得风险投资的AI企业达到442家,超过全国三分之一。

在产业创新平台上,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1家市级产业创新中心、2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38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6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10家北京高精尖产业设计中心,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支撑。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北京细化出台5G、超高清视频、工业互联网等产业新兴领域发展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组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产业基础设施。

截至7月底,北京地区已完成建设交付5G基站7863个,开通6324个,预计到年底,全市建设基站将超1万个,覆盖包括城市核心区、冬奥会园区、世园会园区、大兴国际机场等地区。

在产业项目建设上,本市2019年预算安排高精尖资金支持项目43个,带动社会投资约32亿元。

“三城一区”建设加速推进

建设全国科创中心,“三城一区”是主平台。杨仁全介绍,目前,“三城一区”正按照规划部署要求加速推进,其中,中关村聚焦原始创新持续发力,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设施在加速落地,未来科学城将持续推动东区搞活,并促进西区优化提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培育高精尖产业。他乐观地预期,“未来,我们将真正把‘三城一区’打造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

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刘航用了五个关键词,概括中关村的科创成就,即深化改革的“探路者”,自主创新的“主阵地”,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新兴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扩大开放的“桥头堡”。

对于中关村的飞跃发展,他也列举出更多数字:截至目前,中关村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过11万件,创制标准9500多项,分别是2012年的5倍和3倍;2018年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4957.8亿元,占全国近三分之一,近七成辐射到京外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2万家,上市公司349家,天使、创投发生金额与投资案例均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

新时代引领新进程。目前,中关村还设立了三个“大目标”, 到2022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50年,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近三年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数量总计340余项。

编辑:田苗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