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这个活动,我们这个故事汇的活动是第二次了,我们说年年讲故事,但是故事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座的各位领导对我说的话是有同感。我们这个故事汇已经做了一两年的时间,今天是今年第三场,在另外两个场地主题不一样,但是内容差不多,我们分别在青岛和石家庄做了两场,有智能加速等等。在座的领导在谈这个,政府也在谈这个,我们第一次讲故事的时候,可能还会比较宽泛一些,比如说我们谈智能,谈智能制造,这里面谈的比较多的是过渡,我们传统的信息化的方式和传统的建设内容,过渡到新型的应用,包括创新的科技,比如一些IT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等。我们今年在谈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更具像的东西,像我们的方案产品,甚至是我们今天谈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案例和应用场景,所以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能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活动一定会不虚此行。
今天的三位嘉宾,一位是SAP云ERP方案架构师任映羲,从成都过来。EasyStack易捷行云副总裁周崇毅,从北京过来。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处副处长江小刚。第二个环节是讨论环节,大家要积极发言,把我们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和各位外地来的嘉宾一起分享。
接下来正式开始我们今天的故事汇,首先有请SAP云ERP方案架构师任映羲女士,为我们分享制造数字化转型与智慧企业建设。
SAP云ERP方案架构师 任映羲
任映羲:非常高兴非常荣幸这次来西安和各位嘉宾和领导分享,我们现在说的智能制造,或者数字化制造,以及我们整个智慧企业的转型,SAP对它的理解和我们过往的实践的案例。我来自SAP工商企业事业部负责云方案,特别云ERP的设计顾问。
我今天的内容首先讲一下云计算的东西,为什么现在大家越来越谈论云这么多?它的优势在哪里?除了一些部署方式不同,它在哪些方案,哪些点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价值,简单讲一下这个内容。第二部分讲SAP在智能制造,在智慧企业,在云的方案上我们的一些特点,以及我们的一些应用场景,以及一些已经落地的客户案例。最后是基于我们现在比较成熟的,经过市场和客户项目验证的我们方案的一些整体的架构,它目前能够覆盖我们企业哪些业务条线,我们哪些管理的需求。
下面我开始我整体的分享。最近云的转变和云的趋势已经不用再说,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仅仅是我们大规模的企业还是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大家对于整个云的好奇心也是在逐渐地累积,我们越来越把原来的好奇转到落地尝试上,从原来传播的部署方式向云模式和云计算的转型中,我们更看重云的哪些特点?一是可配置,现在的生产模式我们讲标准化,模块化,我们IT对应方案的架构希望可配置化,这样在我们的企业,在我们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配置这样的一些方式,能够非常快地进行调整和适应。
然后是持续更新,因为现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各种人工智能,各种大数据,各种物联网等等这些新的技术不断地向企业管理中融入进来,怎么快速把这些新的技术融到整体企业的业务管理中来提升整个的价值,所以怎么样更新我们系统,我们强调我们的系统要快速上线,项目到价值整个时间点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希望它能够快速实施,快速上线,帮助我们最快收获一个价值。这些点是大家向云转型的时候看重的越来越多的我能满足这样的一些需求,来给大家带来价值。
我们现在看到不仅仅是很多中小企业,包括我们很多大型企业的CIO,大家越来越关注云,并且越来越把云的转型作为我们企业未来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云除了部署方式的改变,从原来最基础最传统的自己建机房买服务器,自己做运维,把基础设施放在云上面,除了这样的部署模式的改变,它更多还在比如说总体的拥有成本,从我们本地部署到云的模数,比如前期投入,硬件投入,人力投入这些方面会有很多的降低,其次是后期的运维,现在SAP所有的云都是SAP云原厂帮大家做运维,这是我们成本上帮助大家的地方。除了部署模式的变化,云方案给大家带来的价值是符合标准的流程,原来我们做OP,做本地部署的实施,我们进场,我们做蓝图,做业务的梳理,这个花3—4个月,我们看我们客户的需求是怎么样,我们怎么调整我们的系统满足客户的需求,云区别在于云已经内置很多可参考可标准的,能够帮助我们落地的场景,原来客户需求的模式转成你的最佳实践怎么样,你的流程怎么样,我用哪些直接借鉴你的流程,所以这是可参考可复制的标准流程内置的过程。
还有灵活性不断创新,原来上一个传统的系统,四五年不会有升级,我们关联系统太多,升级的风险太大,这导致我们系统在很多新的应用上,或者新的技术融合上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云的系统强调灵活性和不断创新,保持我们最核心的这样一些业务流程,然后在每个季度发布新的版本的时候,可以很快把新的功能也好,技术也好运用起来。我们新的技术的融合,比如现在很多人工智能计算的模型,统计分析整个预测的模型,这些也是我们可以内置在系统里面来做的。这是云的一个转型,从我们的一个部署方式上的转变,以及其他方面它带来跟我们传统部署方式它的区别所在。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大家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个趋势或者整个云的部署方式,它可能带来哪些方面的调整。SAP构架我们整个云的体系的时候,我们也是从这样的出发点来看,首先我们看到从业务层面上,前端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后端对于整个IP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更快满足前端客户变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向国际走出去,我们到海外运营有更多国际化的业务,进到新的国家和地区,我们面对当地本地化的合规性,本地化的财税等本地化的需求,怎么快速满足这样国际化的要求和合规性的要求,对于用户隐私整体的管控,怎么面对复杂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也是我们要考虑的。
我们很多企业业务的调整,适应我们不同的从传统的比如机械制造装备商转向服务商这些企业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变化,这都是对于后台信息系统的支撑提了新的要求。
另外系统本身的架构也在发生变化,比如被ERP,整个围绕ERP它的系统非常庞大,并且它之间的结合非常紧密,基本上是在一体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往的系统体量非常大,我们就说这个太重了,这个系统非常重。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更多的方案是把之间细分的,比如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供应商的管理,把它从ERP整个体系中单独出去,以一种松耦合,像我们做微服务,插拔的整个状态跟ERP进行交互,使整体系统更加轻量化运营,一个短,客户端的经营模式互动模式发生变化,我也可以快速调整。比较紧的耦合的方式到松耦合的系统的调整。
我们在制造业,这是来自一个研究报告的数据,从90年到今,整体我们的总生产率,人工成本它的变化增长不是特别大,但是在现在整个数字化的浪潮之下,对未来五年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对于我们整体的生产率,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等,这方面它的变化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这个我们可以看到,特别在制造业,我们未来整体的运营,它也会有比较大的幅度的提升。这个是SAP跟哈雷摩托做的智慧工厂的案例,现在哈雷摩托讲个性化生产,客户自定义下单,怎么根据客户的需求安排协同或者产线的安排,针对客户我们交期的承诺等等,我们通过后台智慧工厂的方案来做。
刚才讲到我们在业务趋势,以及在现在IT系统架构发生变化,SAP云有什么特点?第一个智能云ERP,第二是100内存计算数据管理,三是丰富强大的功能,四是行业专业性涵盖端到端流程。这是SAP整体云ERP的特点。它的云ERP是智能云ERP,首先是人工智能,SAP内置很多人工智能的算法,SAP做企业管理软件,它提供给用户也是我们成熟的应用的案例,我们把一个大数据技术引擎放在平台上,所有算法,模型要我们用户自己大,SAP把模型和算法包装成成熟的应用。还有我们的数字助手,我们强调这是解放双手的ERP,原来我们打开系统需要敲代码,做非常繁琐的用户界面的操作,现在我们讲对话的ERP,我们把我们的指令,跟手机聊天一样,比如把生产定单调出来,它根据你的指令把相关的数据拎出来,这是可对话的,有一个数字助手。还有我们预测分析模型,基于我们历史的数据,ERP看历史,看现在的状况,预测未来的模型。这是我们通过云计算技术来实现的功能。
我们对整个用户界面,这是我们现在全新的用户界面,大家看过老SAP的ERP,发现现在整个ERP界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用户更好的做互动。这是数字助手,SAP内部的数字助手,是一个对话框,针对销售端,生产端和采购端有不同的需求,根据我的需求把定单和客户情况调出来,通过这样的互助交互式的方式提升用户整个的工作效率。
系统内置了很多人工智能预测模型,我举一些例子,这是SAP已经做好的,我们给的不仅仅是技术引擎,给的更多的是成熟的应用,比如说在财务端,这是我们每个企业会遇到的,我们要做应收帐款的清帐,传统的做法是需要做很多人工做比对,做筛选和匹配,现在ERP有一个应用(英),基于系统内历史的数据,我们系统内有很多数据,客户数据,银行帐户和过往清帐数据等等,都是历史数据可用的,系统内内置一个机器学习的模型,我们会根据这些模型进行匹配,根据不同的参数和模型匹配,系统跑出相关的清帐建议,帮助我们更快做清帐,这是在财务端的应用。
我们做预测性维护PMS的应用,原来做传统做设备供应商的,现在更多是租赁的模式,我们把设备装到客户那,我们更多提供后续的服务帮我们的业务进行增值。可以借助这样的方案,通过AOT,我这样的一些传感器,我设备运营的数据,它运行的情况收集回来,系统这边有相关的模型帮助我们预测整个设备运营的情况,是否需要维修等等,它优化的计划,自动产生后续相应的维修工单等等,做运维和监测,系统借助这样的一些技术和新的模型做的一些应用。
关于我们给报喜鸟做的一个客户案例,报喜鸟现在做前端客户个性化的生产,这是我们SAP和报喜鸟合作做一整套前端客户的互动,到中间智能工厂怎么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做后续的生产。
(播放视频)
这是我们跟报喜鸟做的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整个项目,前端收集客户个性化应用,再到中间把个性化的应用到我们整个生产计划,比如我们的产线那一块管理,再到后面的仓储物流等等这一块,它是一个端到端整个全流程的项目。
刚才给大家介绍的都是SAP的一些理念,或者是我们整体希望通过现在新的智能,我们讲的智能云ERP能够给大家带来的一些价值,具体我们的方案它包含哪些东西,能够覆盖我们企业管理的哪些需求,一些细的比如到我们流程级别,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情?我给大家简单做一个介绍,这是目前SAP整体的方案策略,上面是我们所有成熟的套件,不管是ERP,中间是智能核心,SAP定义的核心,最主要的ERP贯穿各个业务条线作为每个企业管理的核心,围绕我们整个ERP我们往外拓展,跟我们进行松耦合的这样一些方案,比如针对客户的,我们跟客户做更多的互动,比如给他做更精准的营销,更全面的做客户的管理,以及电商等等相关的管理都是在客户的方案里。在制造和供应链这一块,我们一些(麦斯),计划排成一些SAP,还有员工招聘入职,绩效,考核等管理,都是放在员工这一块,还有针对我们的一些差旅报销,网络化采购等等,都是放在这一块,上面是SAP目前成熟的套件,下面是我们刚才讲到的,SAP把新的这样一些技术放在云平台上,跟我们上端的这样一些应用进行集合,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前端的应用中去,这是SAP目前围绕着我们整个成熟的套件和数字化的工具来做的整体的方案和框架。
我们今天关注云ERP这一块,SAP云ERP涵盖什么?SAP一直讲我们是端到端的流程,并不是说每一个模块怎么样,大家看到整体云ERP它覆盖的流程,从我们设计到我们的生产,再到我们整个采购到支付,定单到现金,再到我们项目管理,再到供应链生产这一块全部都是它所覆盖的一个范围。
这些是比较细的具体的,比如采购到付款它能管什么,计划到生产它能管什么,也是SAP一贯业务财务一体化,财务跟我们前端所有业务进行打通,放在一体化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这跟SAP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现在我们一直秉承的。这个是SAP目前讲的,云我们讲到它的特点是把很多可参考的最佳实践放在了系统里,SAP我们定义这些最佳实践流程的时候,这是SAP官网针对云ERP所有实践流程包含哪些东西,我们所有的版本都是按照不同的国家版本进行这样的发布,来保证我们本地化的需求。这些是我们每个流程里面,比如财务结帐,这是SAP内部定义好比如财务结帐应该按照什么流程来走,这是我们可参考最佳实践流程,每个流程都是定义好可参考的模板,来帮助我们最快速进行项目上线和实施,每个季度发布最新的功能版本,每个季度发布更新的内容,来支持用户最新的使用。
目前全球本地化支持的程度,截止到1811,去年11月份的范本,我们已经支持38个国家的本地化以及22种语言,SAP做本地化这一块一直比较全面,不仅是讲到的语言币种,还有本地化、合规性、报表、税务这方面的一些内容。
另外一款云ERP针对我们的中小型,成长型的企业,它的关注点并不是在于我的这些人工智能,关注点并不是在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更多关注在把我们的业务打通,把所有的业务放在统一的平台上梳理这样的标准流程,这是我们另外一款云ERP希望帮助用户帮助客户解决的问题。
敏捷云ERP,它包含的内容覆盖的功能模块从前端的,比如供应商开发采购,我们的一些项目管理,我们的一些生产到供应链,再到售后服务支持,再CRM,销售和营销,人力资源,等等,这个ERP包含更全,满足成长型企业,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打通所有流程的需求。
完整的最佳实践,系统内置38个端到端业务流程帮助我们梳理和分析,更快帮助我们分析业务,这是移动应用的支持,我们提供标准的APP,或者本身它的界面基于H5的技术,做到多终端多平台自适应的需求。
SAP CloudERP,这个产品目前支持的本地化的内容这是它相关的界面,跟我们原来老的界面完全不一样,希望提升用户整体的体验。
内置了很多学习内容,帮助用户熟悉和用起这个系统,系统好用,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把系统更好用起来,这是我们上线的时候内置很多可参考的版本,所有快速帮助用户数据迁移的模板,实施任务的模板等,保证项目上线成功率。跟我们所有云ERP策略,所有产品策略是一样的,也是由SAP运维,每年进行每个季度更新,SAP是唯一一加载国内落地数据中心的外资的软件供应商,我们数据中心在上海满足国家对于网络安全要求的,我们数据中心的安全性,不管是针对我们成长型企业敏捷云ERP,还是针对更大型企业,对每个业务条线深化要求更高的一些智能云ERP,两个云ERP希望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够贯穿各个业务条线,把我们整体的核心做的更稳更强。
这个是我今天大概介绍的内容,时间有限所以没有怎么展开,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继续讨论。
主持人: 讲的信息量很大,在座的各位领导有一些是SAP的用户,你现在再看这个APP,她讲完之后和您用的那个一样吗?我相信您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我进这个行当的时候做了软件编辑很多年,后来谈数字化转型,谈智能制造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接触到的热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等诸如此类的,那时候做国内软件的编辑特别困惑和失落,就觉得ERP的时代是不是已经过去了?我们发现在这个领域都会有这个感觉,但是等到SAP这个葫芦出来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它不是过去了,它也是在变革,方法论都是一样的,我们谈制造业在不断地变革转型创新的过程当中,在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我们的这些服务商和方案解决商他们也在变革。
我们去年做过一系列的云ERP的采访,当时采访了李华总,很多领导提到一点,云一定是趋势,但是后面有若干种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在去年的3月份,现在整整一年的时间,但是后面的那些内容有什么变化?在座的各位领导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一会儿讨论的时候你们尽管发问,我们可以给大家解答。
我们谈云的时候之前有四字经,怕斯…××,现在不再关注理念,关注应用,我们生态分两种,云给传统行业提供更大的空间,也给新兴快速成长的企业提供非常大的舞台,接下来有请EasyStack易捷行云副总裁周崇毅,为大家介绍EasyStackECS易捷行云助力制造业数字化变革。
EasyStack易捷行云副总裁 周崇毅
周崇毅:非常感谢大家抽出宝贵时间参加今天下午的分享会,我来自EasyStack易捷行云,我们公司现在也是国内开源税务云软件企业最大的一家,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创新科技推动制造企业智能转型,题目很绚,我们先看一下题目讲的创新。
请问大家,在你脑海里面如果讲到创新,现在最热的创新技术是什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一个词,肯定有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边缘集散,数字孪生等等东西,我们做IT关心这些制造技术干什么?答案很简单,因为竞争,因为我们需要做业务创新。但是在基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想做纯业务创新非常难,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这几年身边有很多企业,很多行业依托于IT创新实现了自己的业务创新,大家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讲人类文明最近50年发展最快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依托信息化变化做业务创新变化非常快,过去20年很多小公司发展成大公司,甚至发展成TOP公司,几乎都是和信息技术有关。所以信息技术是我们业务创新能够往前走的一个关键点。
反过来大家会问,信息技术这个新技术也很多,我从什么地方入手,或者这些信息技术做哪一个,如何入手,今天你想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业务创新一定从云计算开始,只能从云计算开始,他说能不能先搞人工再搞区块链?不可以,用移动互联网举例,很多朋友说我做了一个网站,做了一个APP,做了H5放在网上,没有见到效果,对业务有什么帮助?您做的可能是假的移动互联,移动互联就像冰山一样,冰山上面露出来一角就是H5,APP,但是下面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移动互联下面的体系就是社交,你如果没有做社交网络做的移动互联就像大海里的孤岛,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社交网络有多大的厉害?我一个朋友做的公司叫未来应用,2013年雅安地震,他那个公司做了一个H5叫为雅安灾区祈福,点上蜡烛,有多少人点这个蜡烛?5亿多人,5亿多次转发在朋友圈里面。他做这个事情干什么?他为这个事情还被公安部约谈,他就是纯商业目的,页面转发最下面有一个APP下载,这个APP和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关系,与100万人有关系,5亿人转发100万人下载,APP公司每下载一个给他6块,两个礼拜挣了600万,这就是社交对于移动互联带来的好处,今天明明有了一个很好用的微信,阿里做一个钉钉,因为他很害怕自己的帝国建立在腾讯社交的网络上。为什么腾讯一定要封杀抖音,因为抖音想做社交他绝对不允许,所以社交非常重要。我们做应用,面向我们最终用户提供的服务,你如果没有把社交做进来,移动互联是没有用的,一旦把社交做进来,本来后面有三台服务器,瞬间冲垮,别看点蜡烛,几亿人上来点蜡烛那个服务器要垮掉的,他下来通过微架构做分布式的数据处理等,通过分布式架构才能够支撑海量数据涌入,一旦分布式又带来新的问题,一个工程师能够运维多少台服务器,多少个系统?物理服务器是30台,再多就很麻烦,虚拟机多一点,一个人能够运维100个虚拟机就可以了。整体基于分布式系统建的时候,下面虚拟机虚拟操作系统有成千上万个,你不会有太多用户。统一平台对它进行管理,这个平台就是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简单看,就是对各种虚拟资源能够快速整合资源,能够统一管理资源,下面就会有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虚拟化,最后就是硬件。从底向上看移动互联该怎么建设?先买设备,然后存储网络虚拟化,通过云平台进行管理,上面部署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大数据平台,然后构建你的微服务架构,然后才能支撑基于社交网络的移动互联系统。
刚才给大家讲到你要做移动互联先做云计算,其他技术当你往深看,人工智能,大数据分布式,区块链分布式,边缘计算分布式,一个人说买一个IBM大机,没有的,全×6,我们必须要用分布式系统构建智能制造基础平台,这个平台包括云计算作为基础,再加上可能用到的有的先做大数据,有的先做区块链,有的先做物联网都刊印,通过智能制造基础平台,我们首先实现资源和能力的集中共享,现在你可能都是分散的,资源包括你的设备,包括数据,你的能力包括研发,生产营销,你只有实现资源和能力的共享之后,你才能够做全产业链的在线协同,有了集中才能做协同,协同之后才能进一步说能不能做智能化,做自动化,协同工作,有了智能化和自动化之后我才考虑原来的价值体系做升级,真正最终用户为中心,以前制造企业,现在叫制造服务型企业,向制造服务企业转型,做智能化工厂,产品运营智能化整个体系。
整个体系最基础是智能制造基础平台,智能制造基础平台基础是云计算,云计算是实现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的核心平台,万丈高楼从地起,你开始不做这一层往上走越来越难,很多新技术没有办法往下再演变。所以云计算现在贯穿整个智能制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研发,制造,客户服务等等,每个环节我们可以放云进去,它可以有不同的场景,数据云,企业管理云,生产制造云,研发仿真云,营销服务云,产品物联网云等等,不同的场景意味着云在企业落地的时候会多元化,多元化的场景并不意味着我们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上层支撑多样化的云场景,通过这样的建设才能够让我们整个的平台,最终能够好管,并且面向多元化的场景提供服务。
选择什么云才能做到用一个云平台支撑这么多的云场景,大家基本达成共识,首先你做一个云平台肯定稳定,可靠,安全,高性能,这是所有IT的基础,在这之上叫做我要考虑到四性两化,四性首先是通用性,CIO过去十几年买商业软件没有少买,被厂家没少锁钉,技术先进来,你得是通用的,不能说谁进来就捆死一家,特别是硬件。还要有开放性,你有这么多业务场景,每个场景需要东西不一样,要有第三方设备,你不能只能自己玩,现在没有哪家公司说自己把生态建起来,一定要有第三方产品进来。三是先进性,你做一个裸云在那没有用,今天高性能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东西,它对于底层平台有一定的要求,你是否支撑这些先进的东西,能够跟云集成。还有灵活性,对于上下游企业做安全隔离,做数据打通共享,多样化和多元化,多样化指基础存储网络能够用各种形态展示,多元化指在应用层面能够有更多的服务区用。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要求很高,谁才能做的到,没有一个企业单独可以做的到,它要靠一个生态支撑,这个生态今天看只有开源生态。
今天再看信息化发展,今天应该是第三代,从大的发展格局来看,第一代是什么?最早是硬件为核心的时代,90年代以前我们买IT设备一定是硬件为核心,硬件带什么软件就用什么软件,最有代表性就是IBM大机组机,现在一些银行还在用组机,因为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只能跑到组机上。后来有开放平台,商业软件为核心的时代我们会买数据库,买微软操作系统,商业软件为核心的时代1990年到2010年,后来觉得X86服务器也可以跑。2010年之后,走到开源时代,为什么?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互联网公司证明通过开源体系构建大的IT系统,淘宝京东都是开源体系,它用不起商业软件。第二,今天我们的业务越来越多放在IT上,以前我们做一些电商化,做一些基础的IT每年交多少保护费,今天把整个企业的业务全部构建在商业软件的IT系统上,必须要走进开源时代,开源意味着开放,有更好的生态,更低的成本帮助我们构建这个体系。
过去连续三年,工信部下面各种组织做私有云云平台组织调研,18年数据82,开源为核心的私有云体系至少在中国是主导,基本上80%多的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用开源技术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在基础平台层面基本都是Open Stack体系,Paas层面分了基础Paas,容器编排技术。上一层是应用paas层,用的都是开源架构。再往上走才应用到我们应用软件怎么做,今天很少有用户说我做一个集群架构怎么应用,基本分布式架构。
以这样一个体系来构建我们私有云平台,作为厂商我们要有对应的东西让用户有选择。EasyStack我们在企业私有云的领域里面,这是我们一个产品的兵器谱,底下是各种硬件,在laaS以Open Stack为核心。ECS高级云服务,两边绿色,开源体系本身产品化比较差,装上容易运维难,两边是对它产品化支撑,最后让用户把它当成一个产品在用。
我们公司英文名叫EasyStack,中文名叫易捷行云,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开源私有云软件企业,我们在过去五年五轮融资,最大一笔中科院投的,在过去我们多次在分布式存储,因为它是开源体系,核心代码贡献我们在全球前10名,OpneStack社区,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只有EasyStack有,全球用户调查里面列了10家公司,我们是全球十大企业,Gartner发布全球八大企业,EasyStack是其中之一,中国区10大用户,这是工信部下面做的,EasyStack也是非常多。我们现在基本有五百多家中大型企业用户。
去年有几个第三方机构,包括IDC,技术资讯做了税务调查,EasyStack都是在引导者第一象限。
最后分享几个案例,我们有500多家中大型企业客户,范围很关广,我们做的基础软件,是全行业都可以用,包括金融、电信,能源,交通,政府,制造,教育都可以使用,制造业每个拿出来的案例都是挺大。
案例一,中国工业的领导品牌,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创造了中国与世界众多第一,获得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将奖,入选2017年全球制造500强,这个是上海电气,他做私有云最开始想做工业互联网,找很多工业互联网公司做,发现今天做工业互联网的公司各个方向,做的核心技术是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是他的核心技术,移动互联网,再这些核心技术下面一聊知道都需要云平台,他说建设的时候不能说建空中楼阁,反过来先建云,第一期它先打造它的私有云平台,蓝色部分是一期建的,二期把一些商业技术融入进去,一期二期做了,把私有云做完,现在又反回来调研,像人工智能大数据怎么在私有云上落地,落完了进入三期,你上面的应用怎么跑,最后把工业互联网落地落下来。
案例二:中国汽车品牌,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的最大股东,中国车企排名第一,连续7年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很厉害,这几年发展的非常快,这个客户就是吉利,吉利最开始找到我们想做智能驾驶,当时找到我们一点都不吃惊,百度李彦宏开着智能的车,我们跟很多客户聊,包括上汽,一汽,都是我们的客户,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吉利第一个找过来说他要做智能驾驶,这就意味着它后面有大量数据要处理,典型的边缘计算,车上面一定有自己的计算中心,同时云端也有大量的计算能力,所以它规划做了4个Region,每个Region建两个己方,每个机房五六百服务器,一共四个Region,相当于8个数据中心,规划非常大,几千台的规模。这么大一个宏观规模不是一下能落地,第一阶段交付laaS资源按需交付,传统东西换成云的东西,大家看上去是非常基础的东西。第二阶段,实现PaaS平台随需共给,第三阶段实现SaaS和ITaaS服务即需即用。现在第一阶段才做了一半,吉利做了有半年的时间。
案例三,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也是世界500强,2018年登上福布斯全球最佳雇主榜单,这个客户是TCL,他2015年之前就尝试云计算,非常领先,它毕竟在广东那个地方,它非常愿意创新,它把整个电商平台放在国内最大一家共有云平台上,放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发现有一个问题,发现这个共有云公司少它的数据,它是电商平台,你做电商我也做电商,扫描我的数据给竞争对手,所以就迁下来了,放在AWS上,放在AWS上想已经吃了一次亏,它想必须要建自己的私有云,他最后在公有云,100个虚拟机部署粉丝社区,官网商城。最后做了一个混合云场景,一部分在AWS上,一部分在私有云上去。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些大家疑惑的或者大家需要关注的,我们智能制造企业,或者我们即将走向智能制造企业我们要关注哪些内容?第一个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非常重要,你一旦走偏了之后意味着你前面的投资打水漂,你要考虑到采用开源技术路线还是商业技术路线,LaaS层计算存储网络关键技术用什么技术实现,因为它有纯分布式的,也有通过集中式进行管理,而PaaS层技术路线如何选择,如果实现微服务化?这是技术路线方面的问题。第二是云平台部署,怎么样去实现要不要跨地?吉利想得很清楚,我一定是4D,要服务不同的,云+端,你云不能全部放在浙江,西部地区的吉利的车怎么连过去,太远了,所以它一定多中心,多区域部署,多可用域部署,如何满足不同安全鱼的业务部署需要,如何实现企业云平台的大规模部署,如何保证云平台的高可用,如何保证云平台的安全,如何进行云平台的容灾和备份。第三是应用上云,这个有很多用户很关心,这是最重要的,大家一开始把这个东西想难了,我们2017年有一个客户,江一农商行,他们CIO是非常有想法的50多岁的老专家,他说我一定要上云,他下面所有工程师反对,认为我们跑的好好的为什么上云?云能跑什么?他说你都不知道云能跑什么,你怎么知道它能干什么。他说不管怎么样,你先给我上一个应用上去,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再看上面已经跑了20多个应用,他说你先把云上上来,把云用熟了之后你就知道它能上什么应用。大家开始讨论比较多但是最不关键的,你有了私有云平台之后,怎么应用上去,该怎么上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最后是云运维,运维是比较有挑战的事情,以前工程师不具备云运维的能力,过去的IT分工比较细,比如做存储只搞存储,搞网络只搞网络,云一上来把计算存储网络搞在一起很多人就晕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代在变化,人员的技能也要更新,以我们的经验来看,比如我们的员工大学刚毕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具备了云运维的能力,我们现在的办法跟企业,跟客户一起往前走,帮助用户培养他的云运维意识,通过这样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最后帮助用户构建它的云运维体系,真正具备这个云运维能力之后,在我们看来一般100个节点到200个节点这么大规模的云平台,2到3个人足够可以运维,只要他技术能力够,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
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再次感谢大家宝贵的时间。
主持人:周总第一张片子放出来的,我突然想起来我们上次在青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专家讲,他说大家都老大不小了,没事要学一学这些。今天两位演讲嘉宾讲完之后我挺有感触,我认为他说的话对,在座的各位非常专业,我属于边缘人,很多东西都是入不了门的,但是这个里面,我们无论是在云应用方面,或者跟我们自身的制造场景对接的一些地方,我相信大家一定还会有一些问题,有一些困惑。我们接下来还有一个环节是演讲,演讲之后有交流,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在群里分享。
刚才周总谈到一个私有云的问题,谈到SAP云ERP这些问题,公有,私有或者是混合云,在之前纠结概念的时候说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之后会讨论,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我们到底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模式,这是要根据我们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它跟我们之前谈信息化的时候是一样的,它是基于我们企业本质的需求,在外延环境上,周总刚才举的例子,可能这个例子很快就会消亡了,我们在数据安全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顾虑,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全球,关于数据安全的这些法律已经越来越严格,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在走SAP的(英:万得)流程,光这个协议20多页,我英文也不太好,我真觉得是上头。我们现在在整个云的环境越来越成熟的这种前提下,大家会越来越想,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架构,是基于我们企业自身本质的需求,这是我要分享的一点。
还有一点,之前和我们业内的朋友在交流的时候说到这个问题,在我们制造业在谈到这些的时候,从大的行业趋势上讲会稍微步子慢一点,但是大家已经看到了,周总分享的基本都是制造业的案例,都是龙头的企业,政府都在号召大家要千企上云,这对于政府来讲,我们不用谈特别深奥的东西,我们政府主流的一些方案提供商都在提这样的转型,这里面一定有它的道理。整个这个时代已经来了,只是说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节点,这是我听完一点客户的总结。
接下来进入茶歇。
主持人: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处副处长江小刚为我们分享西电宝鸡电气智能制造的经验。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处副处长 江小刚
江小刚:刚才听了两位精彩的分享之后,我自己有很多的感受,我们是传统制造业,我们对于云现在是呼之欲出,已经是挡不住了,但是又有很多顾虑,今天听完之后收获颇丰,今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希望多多学习。
我下午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我们做过的一个智能制造项目,周总说智能制造的基础应该是云,我们也觉得,我们没有做云,但是我们把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我们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样跟大家进行分享。
做了两个项目,第一个是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第二个项目是去年8月份有工信部的一个中低压输配电的项目。我们这个项目是申报国家工信部的项目,当时按照工信部对于我们几个重点领域提了一些要求,我们做中低压开关设备,对于大型国家电网和大型工矿企业都会用到我们的产品,我们当时申报了这个项目,15年5月份申报,6月8日后国家两部办公厅把这个文件就下发下来,把我们圈定到作为这个项目的实施单位。
这个项目整体投资下来不到2个亿,国博资金2700万,它是根据你项目的针对性和代表性,给你做一定的拨付,14年1月到17年12月为周期。有三个目标,一是提高我自己,把我自己的水平提高了。二是应用提升,我再提炼出一些东西,往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去推广,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是有代表性的。
二、项目技术内容及创新点
1、主要建设内容。
我们申报的时候分了几个大块,一是整体规划和我的标准制定,我项目还提炼出一个标准,再就是我的研发,包括我的制造,还有我的能源管控,还有我的环境支撑。我们当时做这个项目之前做了一个工作,最后的效果是国家工信部要求我,最终你建完以后实施能达到的效果。中间是我们把这个效果返回到业务里面,通过哪些业务提升能把这些效果展现出来。再下来就是我们依靠哪些技术,我们把这些技术都列出来,最后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路线图。
智能工厂功能架构,这个架构和西门子架构非常像,自下而上分了五大层,一是智能制造,制造肯定有装备,第二层是我设备的运行监测,我们以前对于设备来说,只是设备的一个开停启停状态,我加了一个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和加工信息量采集出来,在这里面加了一个层,这个层底下还有数据总线,再上面一层是我的车间,精益制造执行层,车间内部一是需要设计,制造执行管理系统,包括质量大数据,包括能源管控。最上面是传统的ERP,作为企业管理层,给管理层做一些管理的支撑,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始末,最上面一层是将来用到的大数据,做智能决策,通过顶层我将来做决策。
还有三个具体的保障体系。一是智能制造基础保障体系,这是我们讲的一些技术。再一个是通过我的项目,先有标准,然后标准指导以后我再验证这个标准,有一个关于智能制造,我们开关电气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的标准体系。最后是实验验证体系,这是我们电气产品它要做一些相关的实验,取得相关实验验证以后才能在市场上进行准入,相当于一个准入机制。
住数据管理标准及系统,这是我们做的一些可能很基础的东西,但是当时费了不少劲,首先做数据,再做数据清洗,我们做数据化转型肯定靠数据驱动,原始的数据已经驱动不起来你这个,如果驱动起来我们都叫数字化转型,都转型成功了。首先是数据,传统的主数据管控六大类数据,我们集团管控,管控人员等信息,因为我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必须要有一些你特点的东西加进去,我们就在主数据扩展到11个大类,我把我制造的信息也作为我的主要数据管起来,把它规范起来,包括我的一些加工的工艺信息,包括人员工装道具等管理信息放进去,扩展到11大类。第二个基础的先做数据清洗,先做书记定义,确保我以后的数据有一条通用的电子辞典,我们是这样认识的。
基于MBD的三维工艺设计与仿真平台。除了工厂的顶层设计和标准架构,这个针对与研发,我们主要以装配为主,我其他的元器件都是外购,我自己只做钣金加工,对于我来说钣金加工是我主要的加工内容,我们引入三维设计,因为我要加工柜子,原来最早的PDM上的比较早,前面规范没有,他做的东西没有把数形结构拉出来,我现在要靠三维工艺,做基于工位的装配工艺,指导工人怎么完成今天的工作。另外是做我这个工位的切导性检查,我工单下来以后,我怎么知道我能把这个活干好,我装配齐不齐,零配件齐不齐。我们传统的工业生成三维指导手册,不管员工怎么换,我培训过程很简单,时间很短,让他快速掌握我装配的要点和我装配的规范。
精益产线设计和虚拟生产仿真平台,这是一个虚实结合,我认为制造,最核心的系统是“麦斯”系统,驱动你整个企业生产,对于企业制造业来说它有两个事情来做,是关键的两个事情,第一是把订单拿回来,这是市场的事情,市场运作,这是企业外,但是对于企业很关键,市场是龙头。第二是按期履约和按期交付,合同定回来了我们就要对客户负责,要把客户的事情当成事情,按客户的要求把客户需要的东西送过去,这一块要提高我的内部效率,因为行业有一个特殊性,对于我这一块来说,排陈配送的问题,仿真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数据还不足以能支撑,我们最早是以物流入手,我先把物流做起来,然后再做其他相应的工位,设备,产线这些,我先做物流的模拟,这个基础的理念我们还是有一个精益在底下,基于精益构建的架构。
从设备层再到其他车间层,再到企业管理层,中间我做的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它主要监测我设备的状态,除了传统的我的开停机,设备的功率和设备加工信息,我是智能制造要把设备的加工信息体现出来。
MES系统,我们排陈以设计,供应,生产和设备等等情况形成生产作业计划,这是它的一个特点。
质量大数据分析系统,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常事,因为我们行业一直向国外进口比如ABB,西门子,施耐德学习,我们把他们的形已经学起来,但是神没有学起来,我们一直仿造没有超越,随着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提升以后我们面临新的问题,人家已经布局这些东西,他们采集大量的数据,我解决你未来的问题,所以你们一直跟着我们跑,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开始布局这个?我们有西电,有西高院,我们有全国的数据,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一块建起来?如果建起来我们可以做我们自己的产品,做我们领先的这一块,这作为尝试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效果怎么样三五年之后才能看到。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当时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现在讲绿色制造,对于我们不是高能耗的企业绿色制造怎么实现?实际就是降低你的能耗,就要把你的水电气有效管理起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还有一块内容,我们现在总体厂区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我在三个主要厂房上面有三个光伏,5.9兆瓦光伏项目在我的厂房上面,这发的电充分够我们自己用,我们还可以发电上网。
2、项目技术创新点。
我生产技术是多级计划,把技术设计,工艺等等相关信息合并起来,形成我的生产计划。再一个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检测设备柔到产线上,检测信息实时融入到大数据上,可以对它进行分析。如何提高我的制造效率,我干了十来面柜子找不出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开始解决这一块,我们也想应用大数据的一些手段,把我以前干的七八面柜子的信息放进去,最后形成我的模型,最后提高我的设计效果,对于我来说一个是设计,内部交付最大的瓶颈有两个,一个是设计效果,另外一个是我的采购周期,用户指定的产品非常多,对我们来说最不可控的因素是外购件,设计变更也是一个问题。
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做智能制造方面,我们在行业里面有几个创新性,这是靠产线保证,我们买了一条德国通快柔性生产线,这个线非常先进,国际一流,我们自己的制造质量大数据分析系统,另外是设备在线监测系统,设备加工信息采集出来给其他系统进行调用,另外我自己做的主数据,把我主数据的特点提炼出来,我不是基于传统的主数据,把我生产加工信息融到里面去,我的MAS从设计开始把精益理念融入进去,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学习,我提了一个口号,智能制造的基础是精益,智能制造实现的目标是精益,你必须具有一定的智能制造的基础,传统的信息化也罢,未来信息化也罢,你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个基础我们实现的途径,现在精益管理非常好,有精益研发,精益供应链等等,它是一个体系,我们企业精益贯彻的好,上任何系统都可以水到渠成,都可以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MAS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系统,你做这个期间了解不了解企业的精益,了解不了解企业精益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精益达到的效果是什么,你如果把这一点领会到可以做这个事情,如果这一点领会不到就不要做,你不要拿传统的MAS模块套用我的现场,你必须符合我企业的特质,符合我企业的现状。
三、主要技术指标及先进性
1、关键技术指标
我们当时提了一些数字化的指标,生产效率,库存,设计效率,不良品率等等,他更关注关键技术指标,数字指标有可能你刚建成以后,你不一定短期内实现指标要求的数字但是你如果把这几个做完之后,你再实现那几个数字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以后各位同仁如果要申报这类项目,更多对于这一类技术指标更加关注一些。
2、相关数据。去年2月3日接受工信部验收的时候从系统采集出来,我们测算过我们最后做完智能制造以后所达到的最后的测算数据,前面这四个数据最初要求20%,最后是6%,稍微超过一些国家的要求。
3、技术先进性。
我们验收得的分相对高,得到91.3分,在陕西这一片是领先的。
四、技术成果及应用效果
1、专利清单,这偏向于我们产品型的专利
2、软件著作权清单,这个偏向于应用,上了每个系统形成了我自己的著作权和专业证书,这是规定动作,我们这些制造型企业,你要申报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它有专利指标等等一系列的指标要求。
3、企业技术规范清单。还有一些数据集成规范,我数据的流向是做数据驱动,我要把数字规范起来。
4、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这是一个应用,当时要求说你既然做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给你带来了多大的价值,你的价值量在哪?传统信息化不好衡量信息化带来多大价值,如果没有技术变更变革,你这些订单履约有可能都受影响,正是由于信息化做支撑才能达到的效果。
5、经济效益显著。不一定是智能制造带来的一定效果,但绝对起一定的作为,从16年开始,到2017年再到2018年,每年收入的增长非常惊人,从16年5个亿,15年4个亿,到去年9个亿,这个跨度比较大,放到2019年我们是要破10个亿。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企业运行效果是非常好,大家觉得有作用,但是作用多大衡量不出来。只要是我们的客户,到我们单位考察完之后90%会选择我们单位,不管我的效果怎么样,我建的这套体系我认为我是非常先进的,每一个客户只要是懂行的人他都会选我。
四、项目推广应用技效益
1、一些荣誉。
2、项目推广性。作为国家来说,这个项目不是给你一个做的,你作为行业有特点的地方,国家每次遴选项目都会做很慎重的选择,每个行业找一个代表,做起来了我可以把你的经验推广复制,做不起来了我再找其他的试点。我们在宝鸡有很多的兄弟单位对我们那里进行了参观,大家交流学习。
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叫智能制造,我们现在所干的事情叫数字化制造,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变,我们干的是什么?我们主要解决的事情是围墙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云,到大数据应用,它到整个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它都可以协同起来,我们做的这个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我们做的是数字制造,解决围墙内的事情,解决企业本身的运行效果,还没有做到网络化智能化。国家要这么起名字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实际自己的感觉,我们先把我们的企业做好然后再应用云技术,工业云,工业互联网,公有云,私有云,然后再把我们拔高。
主持人:江处讲很有特点,我们在这个行业基本是最先进的,最后在低调一下,说解决了围墙内的问题。江处的演讲时间比较短,我们在座的各位对于西电数字化也好,或者智能化建设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
接下来进行互动环节。对于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我们设定了一些框架,有几个点,江处谈到我们对这些有一定的认知,解决围墙外的问题,互联网+,我们有这么多的数据,这么多积累,我们要智能化,用什么技术,通过理论和方法论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有不同的说法,争议一直都在,我们媒体就是干这个事。一些专家说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智能化转型的路径。
我们到底怎么选,选什么路子,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它又回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还是基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去解决这些问题,是不是还是像原来一样,谈不上智能化,数字化。在座各位领导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考虑,从方法论来讲我们要坚持一些什么,或者说我们要改变一些什么?有请专家们先聊一聊,为了鼓励大家发言讨论,工作人员准备了10个鼓励奖。
周崇毅:我们在科技企业里面,并不是真的在传统制造业里面,任何一次企业的战略转型在我看来都是创业,如果从创业的角度我就有感受,我原来在世界500强企业,从大企业出来做创业公司,我们五年融了五轮资,被资本市场看好,怎么才能融到这么多资,关键的一点是看未来,投资人跟我们聊了很多词,说企业想发展一定要看未来,看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你觉得世界是什么样的,你朝着这个方向去走,哪怕有困难你也朝着这个方向去走。
谈到数字化转型,各位领导您想一想五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您所在的行业是什么样的,设想一下,画一个蓝图,然后朝着这个方向走就可以了,不要看今天有不顺的或者顺的,明天或许有变化,最重要是领导坚持走向未来的决心,当你决心定下来之后,朝这个方向坚定不移走一定可以跨过去。
主持人:周总讲的可能和在座的各位有一些不同,他是新兴的,在座的企业大部分是比较有历史的企业,我们这个行当五年以后,十年以后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是不是成了在座各位领导思考的问题,现在技术创新这么密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提了这么多,政府倡导智能提速,千企上云等等,它可能不是一个企业行为了,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考虑过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在座各位的行业是什么样的?
任映羲:在座的大家都是实业,我是做软件的,我可能不能站在制造行业实际业务上谈,毕竟每个企业情况都不一样,我们SAP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各个行业的客户,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客户,有大的有小的,不管是CEO,CFO,CIO也好,和各个领导交流,要坚持的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企业管理提升利润,降低成本,做到精细化管理。大家找我们聊ERP,或者聊人力资源解决方案,还是聊MAS,大家初衷的考虑从我们企业本身的效率,要提升我们管理效率,提升我们利润率,降低我们的成本,不管做电算化,数字化,智能化都是每个企业关注的一个点,也是坚持不变的。
可能转变的是,我们考虑如何提升我们的利润,如何降低我们成本的时候,我们现在讲,企业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我们更多是在市场上接受来自消费者的挑战,消费者的习惯也不一样,原来我们更多做大批量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生产,个性化的需求,客户由于整个竞争环境,客户对于交期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我们做企业的分析,原来我们就看一看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生产数据,采购数据,销售数据,现在更多要结合大数据,客户各种各样的数据,和我们的业务没有那么相关,我们做营销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数据做更精准的客户的画像。
企业关注提升我们运营,降低我们成本,提升我们的利润,过程中因为有环境的变化,或者客户供应和需求整个的变化,如何去适应这样一些新的趋势?数字化先还是再智能化或者别的步骤,这是我认为看到不会变的,还有为什么我们要去改变的地方,这是我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先抛砖引玉。
刘相:我来自西安爱生集团公司。数字化有两个,一个是产品数字化,过去几年产品数字化做的很好,波音基本数字化,波音777全部数字化,我国C919等产品都全部数字化,这个层面好实现一些。
现在说到企业的数字化,现在问题是,每个企业都做数字化,花钱建模,单个项目做,这些公司也多,没有做标准企业的数字建模,不管各个行业,每个企业的部门都不一样,机构设置都不一样,几大类有财务,人力资源,研发,销售,市场,售后服务,这整体都差不多,怎么样把整体建一个企业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每个企业都符合,比如搞质量ISO9000,军工企业保密认证有保密的要求,各种各样的项目管理有项目管理的要求,基于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要求,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的模型,再到每个企业,企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数字化部门,这才是最基本的要求,接下来才做智能化,过程产生的数据基于人的经验和判断告诉系统,系统多次训练以后智能做出一些决策和制定一些制度和计划,使企业发展有问题的时候早期预判出来,而且预判到后面发展的趋势和曲线。
关于说到云的时候,云现在是一个趋势,如果是国际化企业,单独一个小规模的企业用处还不是很大,如果是跨区域跨国,多区域复杂供应链的企业云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我认为您不是回答问题,您发挥的边界挺大,讲的特别好,我们一会儿把四个问题亮出来,大家分享可以在里面做一个选择,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江处,这个问题我想请您聊,您刚才介绍了一些过程,一些经验和成果,这个过程当中您肯定会思考一些问题,我先把四个问题都亮出来,第二个问题,我们谈到一些热词,比如像个性化定制,数字化智能化是战略转型,跨界融合,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是不是具备这些特点和成果才算是?这个标签是不是一定得有?有了这些是不是算我转型成功?
我们之前做过这样的选题,你认为云的好处是什么?布置简单,投入比较少,顾虑是什么?就是安全性,N多年都是这样。但是现在来看,刚才听完两位介绍,这个内容是越来越丰富,我们有过这样一些实践应用的领导们可以分享你们在实践过程中它还有什么价值,你们在哪些场景应用。
第四个主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在制造业有哪些经典的应用场景,制造业在选择这些应用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江小刚:我选择第二个问题谈一谈,关于智能制造,我个人对于智能制造认识有三,首先是加工的设备,你只能划在设备。第二是企业的管控要依靠智能化的手段。第三,我的产品一定是智能制造做出来的产品,所以智能制造成功不成功,是看你能不能把你的产品赋予智能化的概念,智能制造的目的我是通过产品来实现企业对于产品所赋予的最新的价值,老瓶装新酒也罢,再创新,价值再提升,你成功不成功和你的产品有很大的关联性。我认为这是智能制造的目的,我们最终是实现产品,如果我还用很先进的技术做传统制造,它发挥的余度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你再通过智能制造把它也提升不了多少,只能在产品上再下工夫,再去做文章。
主持人:我认为江处又提了一个新的命题,你如果造杯子,最后我杯子智能了,我的智能制造算成功了吗?
江小刚:不一定,我做杯子我的投入在哪里,产出在哪里,我要迎合新元素,要崇尚时代的发展,现在人要更健康,我怎么更优质化服务,我最终要得到什么?我要得到价值的再生,所有的企业投资都要看收益,智能制造不是做表面文章,也不是做电子工程。现在国家越来越讲,以前的高速发展到现在的高质量发展,这都是有趋向性,我给你做的这个东西一定带来产品的颠覆,产品的变革,我要比肩的不是国外的技术而是产品,当然技术实现产品,最终我和他比较的就是我的产品,比如我们和ABB比,他们一年研发投入100亿,我们一个企业一年才干10个亿,我们怎么去比?我们只能很下工夫,对于西电来说讲两个领先,一个叫产品技术领先,我做的产品是领先的。二是制造技术领先,最终合二为一我还是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虽然说的有点偏,但是说一下我的想法。
主持人:这类似于我们提到的客户体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等等这些角度,它也是异曲同工。
张明:我是西北机电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张明。
我谈一下主题三应用场景这一块,今天的主题是云,关于云和工业互联网,之前也是在研究,对于我们企业,因为我们是军工企业,可能实际短期内应用不大,但是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给大家讲一点想法。之前我们也做过调研,周总提到许可证的事,我们调研看了很多园区里面有很多中小企业搞研发,它实际上用不起正版各种研发工具,包括CAD和CAE的东西,现在有点钓鱼执法,园区内的企业也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它更希望工业互联网或者所谓的云,让大家在内容上提供一些东西,而不是简单的说光我提供一个平台跑一些,我所谓的供应链,或者跑一些客户关系。反过来说我们现在看某白电气,它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看了它的应用场景,我认为它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它比较成熟的就是它的供应链和客户管理关系这套东西,而它是把它的最佳实践集成了,适用人,最适用做白电的,而白电又是它的竞争对手,我不可能把业务放在你这个平台,我宁可有钱自己建,没钱坚决不用你的,反正不会把平台放在它那。
工业互联网还是云,大家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和最有效的场景,比如中小企业可能需要原先是盗版的,我现在用廉价正版,通过买服务的形式,但是目前没有人能提供这种相应的服务,这是市场最大的困惑,我泼点冷水,说的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主持人:您泼的冷水和所在的行业有关系,您说的某企业,我认为不仅仅是某一个企业,前些日子工信部发布了一个文件,说我们现在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了50家,对于我个人来讲还是蛮差距,整体这个平台形成的过程,过程可能你没有看到,但是结果你看到了。
你刚才说的这些,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有一些了解,从我个人来讲它应该是一个趋势一个方向,我们谈到工业APP等等的应用,它的确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它成熟的环境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对于我们用的人来讲可能会更有发言权。
提问:我们是中小型企业,实际用的过程中大家注重产品和生产,能看见的管控,所以你上一些信息化的东西,对我生产辅助和我日常使用中能带来多大的收益,推这个就特别难,上云的这些,很多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家老说定制,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定,但实际上大部分是标准化的东西,企业推广特别难。我现在用你的这个东西,大家觉得成本特别高,所以在中小企业用云特别难。
主持人:您说云转型过程在企业内部推行特别难,她提到是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回头可以把两位演讲嘉宾的PPT分享给您,可能您对于内容还了解的不是特别完整。我们现在谈云转型,或者是谈智能制造等等,我们提个性化的定制也好,或者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它只是这个市场或者这个时代对企业提出来的要求,在2B这个端它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我们提到现在的应用和这种系统提供的价值是能够满足你这样的需求,比如我生产标准化的东西就不行了吗?它不是这样的理念,您提到投入的时候,现在的云跟传统的云部署,它的投入是很省很多,不是加大之前的投入,你同样应用的模式上。
提问:那个之前是间接性投入,这个如果要转变,我一下子全部投入到平台上,这个投入一次性成本大。
主持人:您领导现在的顾虑和这些问题,您可以把我们演讲嘉宾的PPT看一下。对于IT的领导们来讲确实肩负了一个职能,大家说压力最大是沟通,对上沟通,对下沟通。一个纺织集团的CIO我采访他的时候他说,我们的云怎么用的,我们跟老板说了很多次这个事没有成,突然有一天在电梯里碰到老板,老板说我们做个云吧,因为他参加了一个会,听同行讲云用的挺好,这个教育是多维度的,可以先把PDF的资料分享给您,如果今后有相关的学习会可以跟您领导说一下。
张主任: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这两年也在搞信息化建设,我们从2014年开始大面积铺开,这就造成很多问题,反正是老旧的传统系统,传统系统猛然一运行,上之后老总觉得投入没有产出,底下员工说我原来干的挺好的,现在信息化一上影响我生产,让我的任务完成不了,最后屎盆子全部扣在信息化人的身上,现在说智能制造有点早,因为现在中国很多传统型企业,它的转变往前进应该先数字化,先把所有的业务断片,各个业务孤岛先数字化,才能考虑基于标准层面,制定统一规范,统一标准,再把它整合起来,你单个业务场景都用不好怎么往上拢。所以信息化人要坚持把这个东西IT(挨踢),你把钱花了,你如果不坚持,有些ERP上了三年废行了,因为它影响生产,如果你再不坚持,一茬一茬的IT换了,你如果不坚持这个东西,最后一个是一事无成,最后影响到全企业员工收益的时候你就是体罪恶,因为钱是老板批下来的,花的是企业实实在在的钱。
第二,如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一个转变,什么转变?想办法让底层员工转变他的思路,转变他的工作方式,这个工作方式因为他养成十多年了,转变过程很难,通过体系建设,通过标准,通过整个底层制度的建设,奖罚这些建设,你必须让他很快实行这些转变,你才能很好应用这些东西,如果不适应这些转变,他就是你的绊脚石,因为你的业务推动不下去,我原来这么干,纸质报表审批两个小时完,现在你让我线上办,你觉得很快,但是办完需要两三天,这是镇痛期,毕竟传统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两三年的镇痛期适用期如果不经过,它根本没有办法去产生效益。我这两年在我们企业搞信息化也是感触良多,咱们信息化人要坚持忍辱负重,要推的东西推,上要上联,下要下联,上面你要协调领导,你要要钱,要推进你这个东西,要把你的体系架构建好,要做好,下面对于底层员工要让他用,如果不用我考核你,要罚你钱,最后遭挨骂,我们是军工单位,对于云比较限制,军工单位云到底产生多少价值,企业场景到底能不能用的起来,我走访一些军工单位用的少,没有办法运用在实际中。
主持人:我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另外一个孙总说你说的云没有必要在我们这里提,但是现在已经提了。
张主任:云安全不?现在国家保密局没有这个概念,它不给你批一个证你就上不了,你一上就是否决项,对于军工企业这是一个坎,我们也提到虚拟化这些东西,省资源,重建快,恢复快,业务不中断,但是一到保密检查一刀给你断掉,这没有办法。
主持人:除了行业的特点之外,刚才两位分享的也是我们企业共性的问题,我们说CIO要沟通,上次在苏工做会的时候CIO吴总说的更直接,说要说人话,这就是沟通的问题,它涉及到两个方面,对于老板来讲,尤其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投入产出比要谈,业务提升是第一点。另外,现在技术创新迭代非常快,对于我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你要把这个价值给老板说清楚,说到底能带来多大的价值这也是一个挑战。周总和映羲,你们平时服务客户的时候有没有解决方案?给大家提一个建议。
周崇毅:如果你真的去看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智能制造去转型,这个话题是很大的,整个投入非常大,我们刚才客户分享的,它只做到数字化没有做到智能化投入就非常大,做出来是不是有效果不知道,它要打一个问号,因为一切创新都有可能失败,我们讲创新其实是很难的,成功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这就讲的是创新,这是实实在在的。你要想创新就必须承担创新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各位领导在企业内部有这样的压力,我是非常理解的,我认为就这样子。我们是不是就停滞不前呢?其实不是,当你把很多问题分解的小一点,把创新一步步往前走的时候,你不要想着一下子就建一百层大楼的时候,它可能没有那么难。
我们第四个主题说你有没有看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应用,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大家知道京东上面所有的数据对于社会开放,大家上去可以看到,但是它需要花钱,你可以在上面定制你所在的行业或者你的产品在每个区域销售的情况,什么人买,你竞品什么人买,什么样人买的少。比如造手纸的,到底该造盒装纸还是圆纸,以前是拍脑门,今天可以和京东大数据部门对接,把他的数据用起来,你知道我的客户在某个区域,这个区域客户使用习惯是什么,年轻人用什么,你肯定要面向购买力强的哪些人,哪些人哪种产品在增长,那些在下降,你拿到这些数据之后可以进一步指导你的生产和营销,它的投入是非常小的。
再举一个人工智能的例子,机器人下象棋下围棋比人厉害,人工智能到今天并不会说,有的人说将来不需要人,在今天为什么人工智能这么火?13年之后深度学习的算法有一个革命性的发展,视觉领域第一次超过了人眼,我们从100张图里面找几张是错的,几张是对的,人眼错误率是5%,2013年第一次电脑达到了4%,错误率比人低,但是它的速度要快很多。人工智能看上去很神奇,今天只有四大领域,一是视觉识别,二是声音识别,三是签字识别,就是手工签字识别,四是人机博弈,就是下棋,对企业有用,比如视觉识别,一些制造业走在前面,它在生产线上加上了视觉识别的这套系统,以前靠人检查你的残次品,比如检查生产布的或者生产设备的,靠电子眼去扫描,扫描之后出错的机率比人眼出错机率小,因为它在不断地修正。比如声音识别,服务业的领域,他让所有员工戴上一个监听小设备,他知道他的员工每天多少人正面情绪,哪些负面情绪,把负面情绪的员工淘汰掉,你服务业的时候是升调多还是降调多,到具体领域投入并不是太大,而且效果很明显。我们要知道每一个技术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把它放在具体领域的时候,你发现它的投入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我们把某一个技术用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效果就出来了,效果出来领导就满意了,领导信心就更大了,就可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有些事情确实要坚持,不是短时间能出效果,你做点短时间能出效果的,才能长时间出来效果,要适应。
主持人:我们今天谈场景化还是很重要。
任映羲:刚才一位领导提到IT的痛处,我周三在北京见了一个客户,方案汇报完,客户CIO非常直接问我们,你们SAP直接跟我说,你说你们有这么多行业案例,有这么多客户,服务了大大小小的客户,有不同行业的,你们上完这个IT项目客户对你们的满意度高吗?非常直接问我们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跟刚才这位领导说的一样,系统不是万能的,系统毕竟承载我们一些管理的理念和管理的诉求,我当时的回答是,您问我客户满意不满意,您问的是哪一类客户,您如果问老板,老板挺快信的,他看到的数据维度更多,如果看利润,从地区,产品,项目和不同的维度看,你问底下的人,底下人不一定高兴,因为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一般上ERP是一把手工程,这不是说我们一个部门干完,IT部门或者财务部就能把这个事牵起来,IT是贯穿各个行业,希望打通各个部门的一个整体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一定牵扯到管理,打破我们传统管理的一些流程,传统业务人员操作的习惯,这个取决于今天早上我们吃的客户,他很多东西放在OA,填报工时,出差调离等很多放在OA,他想和你们ERP有什么关系?OA太好用了他不想换,按照操作人员应用习惯舒适度比较重要,还是说咱们提升管理,比如管控的程度,管控的精细度更为重要,这个是需要取舍和衡量,这个活不好干,确实牵扯面太多,我们也不是上个系统就是万能的,就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毕竟是我们的管理,我们的人和我们系统有机的结合,才是说不管是做智能制造还是做数字化的系统,这是一个前提,我们去看,我们希望从这个项目,从这个里面收获什么,哪些是需要牺牲的,哪些是这样的牺牲能带来价值,这是从上至下的一个整体的观念。
刚才这位客户讲完,正好这周碰到的客户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
提问: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建私有云?顶级的客户是最没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企业,从我目前来说,我认为企业建私有云,从现在以后的发展是赔本买卖。
周崇毅:为什么?
提问:就像现在做超融合,你要建机房,要用电,要有人,这都是成本,为什么大家不用公有云,有一个安全问题,安全牵扯到诚信的问题,第二是带宽的问题,大家现在主要担心带宽,半天数据过不来,如果带宽解决了,国有企业不说,私有企业肯定选择公有云,从企业来说划不来,电费人员都是费用,你们现在主推公有云还是私有云?
第二个问题,前面谈到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自己要转,肯定是被逼的,一定阶段必须数字化转型,江处长他们企业一年拿出产值10%做那套系统,14年到17年做花了1.7亿,自己自投1.7亿,产值只有5个多亿,就是10%的投入,10%的投入是相当具有魄力做这个事,转过头来它怎么选型?这不是它一个企业能做的,包括以后人力的投入,数字化转型最根本核心是改变人,如果人不改变这个数字化是没有意义的。这一块我问他怎么解决,他现在也面临这个问题,大家都没有提人,转型以后肯定是转人,人怎么解决?如果数字化转型人没有转变,这个数字化转型是失败的,人最终没有中间人,只有高人和低人,中间人全部消亡掉。目前智能化只有四个方面,信息化目前做的好的制造业做的特别好,要么是传统的,比如快递,商品交互,反而上游端靠人的智慧运营的,知识密集型的做的都不好,因为和人打交道机器就欠一点,所以麻烦回答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
周崇毅:第一个问题是特别好的问题2015年就有很大的争议,IT的历史1946年IBM一个老大说全世界只需要五太计算机,没有想到2005年又有人说全世界只需要五朵云,这是世界级领导级前瞻级的人去讲的,硅谷之角一个第三方机构,17年开始完全改变这个声音,他讲未来的IT各1/3,公有云占1/3,私有云占1/3,传统IT占1/3,云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传统IT还有1/3,那个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公有云和私有云还各占一半,什么样的企业用公有云,什么样的企业用私有云,今天大家已经非常清晰了,当你看到亚马逊发布了(英),阿里发布自己的私有云平台,华为发布的自己的私有云,他们认知到私有云在未来占到云的一半,公有云上的企业只有小微企业客户,云计算不是水电,水电承载的只有水电职能,云计算为什么不是水电呢?云计算是什么呢?云计算是我们的房屋,它除了提供一个资源的职能外,它还承担一个保护职能,就像我们自己家买了一个房子,除了我要居住,它有居住职能外,还要保护我的财产和我的家人,云计算除了计算外还要保护我们的数字资产,我们大学刚毕业没有钱只能租房子住,就是公有云环境,没有办法,租过房子的就知道,在北京一年搬三次家很正常,被房东时不时查一个水电很正常,房东突然不租了也很正常,腾讯阿里的新闻大家看到,一个美颜的软件用了腾讯的一个技术,可以把女孩拍的很漂亮,腾讯把服务卡掉了这个公司直接倒闭了,类似的事情很多。我一个客户北京国税,2015年我和他谈的时候拼命要上阿里,说我一定要上公有云。2016年9月份他找到我,我说你就上吧,他问我想从阿里迁下来,他说很痛苦,为什么痛苦?他说阿里告诉我们上面这一组件很便宜,一个月几百块,但是后来又有一个组件,这个组件1个月3万块,一点办法没有。淘宝这些店,最开始阿里起来,这些店不要钱,今天双十一、六一八都是给互联网公司赚吆喝,你如果不做这笔生意,那两个月之内没有生意,所有用户把东西买完了,最后钱全被平台挣走了,我们讲小微企业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建机房,没有能力建IT,所以我们放在公有云上,当我们有一定能力买房子,去保护家人财产的时候,哪怕我贷款,哪怕我筹钱买自己的房子,这就是私有云,因为它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安全感,这个平台,也包括出租房子,不会被平台绑架。
我讲的一个前提,国际上的整个声音说未来公有云占一半,私有云占一半,公有云服务小微企业,如果有能力的企业都会自建,什么人会建私有云?小到小一点的学校,大一点的就很多了,有一定规模的,有没有一个数据统计?我自己有一个概念,你在阿里云上有100台虚拟机,有这么大的业务规模,这样的客户就会选择从阿里上下来,因为当你有100个虚拟机的时候,说明你业务的服务要求比较高了,阿里的服务,我们叫普适公有云,阿里有云息大会,一个处长仍然要排队进去,你再高的领导和一个屌丝在大会上一样,不管你多有钱,多没有钱,他对你是一个水平对待的。当他有100个虚拟机,你业务要求比较高,但是他的服务水平跟不上。
我一个客户在阿里云上有100个虚拟机,有一天晚上12点down机了,他不能承受这个情况,他非常着急,和阿里一个网管,类似一个小二的人聊天,聊了半天发现那是一个机器人,他回来之后把阿里的那个全部停掉,他没有机房,只有一百个虚拟机托管云,他找IBC,100个虚拟机有十来台服务器,托管到IBC,它什么时候自建,你有二三十台服务器,几百个虚拟机,您的业务系统就有一定的逻辑环境,业务的启动顺序,运维要求,在线要求,IBC有一个工程师在那,但是技术能力达不到,他说你派一个人自己运维,如果这样我自己建一个机房自己就能干,这时候建私有云的场景就出现。如果您加起来二三十个虚拟机,如果没有数据安全事情的话放在公有云没有问题,当你虚拟机达到一百个阿里公有云难以达到你的服务要求,很多人去大厅吃饭,你觉得自己是VIP花了很多钱,让小姑娘上菜上快一点,过了半个小时没有端上来,是一样的逻辑。
只要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在IT上面承载,有超过100个虚拟机的用户,我都不建议再往公有云上放,我一些同学问你们做私有云我们要不要自己建,我一个同学在陕西做3D打印,他说二三十个虚拟机的规模,我建议他先放在阿里,等到一百个虚拟机再找我,一百个虚拟机先做云的1.5,超融合环境,小环境,三四个节点可以做到一个小环境,将来可以往上升级,规模再大了再往云上,等规模到二三十个节点再超融合环境再往真实环境迁,公有云和私有云一定会并存,各服务于一部分业务。
大企业会不合完全不用公有云呢?不会,2018年全球云计算领域最热一个话是多云环境,多云环境是什么概念?未来大企业也一定会用一部分公有云,因为你有一部分互联网业务,本来那个数据要放在互联网上,甚至你还要服务国际,您自己建一个私有云,私有云里面防攻击,还有带宽和CDN也挺麻烦,这部分业务放在公有云做,自己的核心放在私有云。为什么叫多云不叫混合云?因为大家发现到了今天之后,公有云不会只用一朵,云迁移这两年非常火,公有云分几类,第一类叫普适公有云,上面所有用户是平等的,一年给我多少钱都是一样的。还有一种是行业公有云,比如制造业,比如西北搞一个制造业的公有云,那是什么区别?有区别,你在阿里上大家都共享虚拟机,你怎么知道跟你在一台物理机上的公司是什么样的公司,如果是一个黑客公司他轻松可以获取你的数据,有些漏洞可以逃逸出来把你的数据窃取都,大家都住在一个楼里面,你怎么知道你的邻居是不是一个小偷,行业公有云就是大家在这个高档小区里面都是高素质的人。还有政府建立一个政务服务云,相互有关联关系,比如和银联对接财务系统,一些系统放在一起,这是行业公有云。
一些专用公有云,比如想看京东的数据,京东说你必须放在我云上,和京东有一个接口的这部分数据放在京东上,科大讯飞语音有科大讯飞云,可以做语音识别,普适公有云可以来回迁,行业公有云,铺适公有云,区域公有云各解决一部分问题,核心是私有云,上面通过多云管理平台对这些云统一管理起来,在云上可以互迁,2018年全球看到云上的热点,所以今年大家提到多云系统,这是云计算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大家目前都比较认可的一个趋势。
提问:第二个问题江处长也解决不了,他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这个要耐心。接下来有请孙总总结发言。
孙总:大家很多问题比较尖锐,这是陕西风格,陕西问题比较实战,怎么想就怎么说,这确实是困惑,之前没有想过要上云,要去转型等很多问题。我重点说第一个问题,转型的问题,转型你要坚持什么,要转变什么?你要坚持的永远是价值创造,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这个转型根本就做不了,而这个价值的创造是两个维度上考虑,一是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二是能不能提升竞争能力。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还是挺难的,你要做一个电商平台,销货销出去有多少,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还好算,一般更多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问题,你如果要提升竞争能力,首先讲我现在竞争的短板在哪,你的问题是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要想我在转型过程中的角色是跟随转型还是牵引转型,转型是整体的事,不是光IT的事,业务和IT都要一条路走,从一个稳态要走到下一个稳态,你怎么从一个稳态走到下一个稳态?首先是想往哪个方向走,二是走的过程要有推力,三是过程要克服很多阻力走到新的状态。一样的道理,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做牵引?没有能力做牵引就跟随转型,公司做怎样的转型公司老大怎么说,老二怎么说,这个转型中你的机会是什么,去把这部分做好就不错了,这是你本身转型中决策定位的问题。
第二,你转型是哪一层转型,公司级转型,部门级转型还是岗位级转型,你企业转型是五花八门的,你如果推不了公司级转型,你能不能推部门级转型甚至推岗位级转型,甚至有时候是一小点,你把这个点突破,这个点叫好你的转型就是成功的。并不一定定位很好,非得从公司维度转型到下一个层级,一般对于CIO来讲没有这个能力推进,你如果从一个岗位把它突破马上效果就出来了。今天人巡查去了,他有没有去不知道,在这装一个感应的东西,去刷一个岗,它是岗位级转型,很容易可以做到,不一定一下定位特别大,这个东西要循序渐进走。
在转型过程中,你主要围绕经济效益的产生和竞争能力的提升,这个过程中你转变转什么?我认为转变的就是在价值创造的这些阻力克服掉,这是要转变的地方,什么阻力?比如思想上要有阻力,我们要不要往这个方向转型,里面有很多关键词,我们要不要做服务制造,要不要做智能制造,这个思想不是人人都认同的,你要做好思想的转型。
第二是工具的转型,我们今天讨论云计算,你要放在公有云上还是私有云上还是自建,这是一套工具,这个工具你要选哪一种,这也是一个问题,军工企业很多时候说放公有云问题很大,你自建是租还是做本地化的,设备建在你的机房,但产权不是你的,你只是用,维护你不用管,坏了有人处理,前进一步就是前进。在这里面组织的障碍,你转型过程中这个组织不支持,比如我要做一个新的业务,这个新的业务连智能都没有明确哪个部门负责,做的过程中哪些部门或者岗位要撤销掉,如果你把这个变掉,它重新从新的稳态要转回来就转不回来,茶歇一个CIO讲我们能不能把人砍,如果把人砍掉了看能不能往回转,往回转得加人,阻力就更大。所以到了一个新的稳态上,包括流程是什么,我们很痛苦说上ERP,吵来吵去吵流程,十个问题九个都是吵流程,流程最后就是岗位级的,这个岗位它撤销掉了,这个工作就不需要人干,机器就可以自动干。
还有一个转型的问题是动力问题,我转的过程为什么转,转的过程中是不是一定要减人减人的动力是什么,如果减下一堆人还没有地方安置,我还得再把他养起来,你还不如不转,比如现在人一直减少,人不够用,这个岗位就不用,刚好顺水推舟,很多原来说不清的东西做了数字化以后就说清了,说清了就是提升,很多时候销售部门讲不清它有几个客户,你把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列在一起说我们有多少客户,销售和财务拿出来的单子肯定不一样,比如我们公司有多少供应商,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说的供应商一定不一样,你对一下帐马上发现不一样,这些我们上数据的时候很明显发现这些问题,实际是最基础的管理,我们有时候不要想的太高大上,先把你的数字化解决了,先把数据弄成一样的,如果说到物料就更麻烦,非常复杂,不同任眼里看到的物料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挨骂是正常的,捱踢也是正常的。你好不容易把一个系统启动起来,上一个月业务领导说这个事怎么这么难做,把你放在半路上就麻烦了,一开始就要说清这件事情谁牵头,把你放在后面,比如设个组长你不要当组长,你当副组长就行了,你如果当组长就要有本事,把IT和业务的事统领,否则就不要当这个组长。
转型过程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事,你如果把一种稳态变到另外一种稳态上,变化的核心关键是IT工具就非常好了,那就是你真正做了一件比较大的事,这就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里面告诉我们要做的事。
刚才说的关于云的问题,我现在也在做云,我不一定光做云,我各方面都需要,都可以去做,大家需要什么尽管说,朋友多给大家能够帮点忙就挺好。上云是这样的问题,云是一个趋势还是早晚要上,只是说怎么上,上什么,先什么,后什么,为什么上,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你原来没有用微信,现在微信一出来就扔不了,你发现云端太好了,你怎么不回家自己建一套微信系统,如果确实和微信一样的好系统,但是上面没有人也上不去。云上有很多没有上云的好东西,只有上云了才知道上面有什么好东西,开始就要说清我为什么要上这个云,判断力还是老问题,我今天要上云,对我来讲这个业务就是转型,从我自建系统放在云端我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经济效益还是为了竞争能力?其实这能说清楚,你算一个帐,比如你的机房要不要自建,你租在IDC机房还是自建机房?这个帐要会算,你有没有把电费漏掉,如果漏掉你30%的成本就要漏掉,你要建一个机房可能有一个固定成本,但是每年固定费用是什么,开始起始成本为0,但是每年成本挺大,这有一个交差点,出去交叉在五六年以内你很值得做,如果交差点在10年还是自建,这个事算清楚领导很容易决策,领导最后看一张图,这张图一看完就选下面这条线索就要好办了。
如果机房的东西能不能不是我自己的,如果是自己的我得买,买了还得修,尤其国有企业程序太复杂,比如硬盘坏了立马上一个新硬盘,否则时间长数据丢掉,你多长时间能配上,如果你立项,比价,签合同,两个月以后不行了,省去一块麻烦。服务器里面装的东西我能不能做,一步一步最后就把应用软件整体做起来了,你觉得和别人的数据混在一起不好,你就单独搞一个,这就是你自己的,放在你自己的机房还是外面机房都是可以,可以灵活去配置,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只是把很多问题没有想清楚。
感谢大家今天百忙之中参加我们这样一个聚会,一块聊聊天,讲讲心声,见一见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