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发生,给正在智造转型的中国制造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除了行业本身由于复工延迟、流通减速等原因,造成的短期生产滞后,消费、服务、进出口领域的影响也会反作用于制造业,影响订单和生产。面对这种状况,行业协会、咨询分析、媒体等机构先后就制造业应对疫情,以及疫情之后产业的发展,数字化建设的方向等主题发表了系列文章。那么,对于制造业本身,当下如何应对疫情,CIO们又有哪些思考。就此,ENI经济和信息化对企业CIO们进行了专访。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石欣在接受ENI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尝试要加快体现到产品上,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速度。
压力之下,凸显产业链协同价值
隔离状态下,远程办公已然成为主流的办公模式,为保证企业能及时复工,恢复生产提供了便利途径,但是由于制造业企业自身的特殊性,企业正常运行需求也很难得到完全满足,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
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可以进行远程诊断、远程协助、远程设计,但是制造企业最核心的是现场制造,人毕竟要去工厂。办公人员、管理人员的工作可以通过远程来做,车间工人还得到现场,所以,远程有一定的适用性,适用范围和适应岗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企业一些新的订单,如果涉及跨省市、供应商又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开工3~5天之内才能得到反馈。这也跟整个产业链息息相关,有些地方实行交通管制,物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控制严格,重点企业要直接联网,进出厂门都有抓拍设施,车辆是否符合国五标准······这些变相增加的成本对企业运行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复工后,要像重视疫情自身一样,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度过难关。
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价值,是能够帮助制造企业的各级领导真正从全方位洞察数据,从数据中看出正确的趋势。疫情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大量劳工无法按期返岗。长期来看,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势必更加重视智能制造,推进少人化和柔性生产。
本来今年企业要开发数字化项目,目前来说只能先实现远程协同办公,之后会体现在重点产品上,比如远程诊断,一方面视频诊断,另一方面传输远程跟踪设备,传感器通过自带的通讯模块发回温度转速等数据,这样就可以看到设备实际的具体参数,体现在高附加值产品上。
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不仅将对中国的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制造业的发展走向产生巨大影响,值得广大制造业从业者深思······数字化尝试要加快体现到产品上,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