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作为当前世界变革的重要力量,正推动着包括政府、公用事业、能源、医疗、金融、零售在内的全行业转型和颠覆性发展。
2020年3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产业发展基础。2020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数字经济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引擎。
“十四五”期间,燃气、供热、水务和环保等公用事业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新基建的建设浪潮之中,不断催化集团运营和管理模式优化提升,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纽带,有力拉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十四五”公用事业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其主要逻辑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理念先行,树立科学的数字化理念
公用事业行业在数字化创新和应用方面整体上普遍滞后于政府及金融、电信等行业。年初的重大新冠疫情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分水岭。过往“跑现场”“开现场会”的日常管理方式转变为基于数字化沟通平台的在线管理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新思考“十四五”数字科技在其业务、生产、运营中的整体定位。
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之初,必须能够切实解决企业各层级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和认识问题。统一思想、加强认识、强化学习,顺应新时期各级政策要求和技术更新迭代,依据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意见和要求,树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科学理念。
二、对标一流,明确自身差距和愿景目标
坚持“对标一流找差距,一以贯之抓落实”的总体思想,加强同业头部企业的对比对标,组织跨行业相关领域领先实践的学习交流,在业务、生产、运营、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确立“十四五”标杆,通过定性、定量比较分析,剥去各自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之间的差异,聚焦关键领域差距及主要短板问题,开展深入分解剖析,甄别问题根因,明确短板内涵。在充分对标一流的基础上,确立“十四五”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总体目标和关键任务。
在“对标一流”过程中,应树立数字化企业整体思维,将业务、生产、运营、数字科技融为一体进行考虑,从战略目标、模式体系、流程制度、组织职责、人员技能、信息系统、数据洞察七个角度综合考量。
三、转型引领,构建“三新三化”新局面
数字化转型必须是一波浪潮,席卷公用事业企业的方方面面。
转型意味着创新、变革。根据当前公用事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外部形势和内生需求,我们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三新三化”,如下图所示。
“三新”,即数字化新基建、新平台、新生态
“三化”,即管控数字化、产业智能化、数据价值化
四、人才决胜,组建“两个核心”人才队伍
公用事业行业信息化基础较金融、通信、制造业等行业差。过往的信息化建设通常采取“交钥匙”“一站式”的方式,从软硬件及实施服务供应商进行采购。信息化运维模式通常采取设备设施运维方式,全权委托运维供应商。这一方面导致整体信息化治理体系不健全,网络安全隐患难以根本性处置;另一方面也造成公用事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人才资源匮乏,数字技术领域的头部人才和领先解决方案团队也未向公用事业行业集聚。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需要把握数字化的“关键少数”。遴选引入数字化领域头部人才或团队,对标国内外领先实践,加快确定首席信息官、首席数字化官、首席信息安全官的对应人选,为数字化人才队伍创造价值创造的环境和机制。
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还需要抓好“两个核心”人才,即业务数字化核心人才、数字技术核心人才。其中业务数字化核心人才是企业的业务领导和骨干,也是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牵头人、推动者、业务需求方,需要通过技能培训、学习交流、项目建设等方式加快业务数字化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数字技术核心人才是熟悉企业信息化架构和数字化转型目标,具备较强数字技术建设和治理经验,熟悉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生态的数字化领导和骨干。
五、平台驱动,打造“平台化”新逻辑
当前的数字化转型强调“平台化”的建设逻辑。在过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平台”是最容易造成误解的术语之一。如何区分“系统”与“平台”?“平台”还是“中台”?“平台”是技术范畴还是管理范围的概念?“平台”是否就是前些年互联网时代的新交易模式?
在数字化转型之初,我们需要先从各类产品营销性质的术语和概念的争论中抽离出来(六类我们常见的“平台”如下图所示)。在未来数字化企业中都会搭建若干个数字化业务平台系统(简称为“平台”)(参照Gartner概念)。平台意味共享,为企业共用。“平台是大家用的,阳台是自己用的”(李杰教授,《工业大数据》作者)。平台建设着力提供企业业务、生产、运营中的一体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构思之初需要考虑共性、共享问题。切忌将“平台”建成“阳台”。
我们建议公用事业企业在“十四五”数字化转型中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四类“平台”的建设:
一是经营管理平台,聚焦企业战略管控和支撑服务信息化、数字化需求;
二是客户价值平台,聚焦全渠道的客户服务、潜客管理、增值衍生服务等数字化需求;
三是生产物联平台,在既有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上,聚焦设备物联、产业互联、实时响应等生产运行侧的数字化需求;
四是智能决策平台,从数据到洞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聚焦源自经营管理平台、客户价值平台和生产物联平台的全量数据资产管理和决策分析应用的数字化需求。
六、模式创新,打通人民城市“两张网”
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的精细,公用事业企业在城市服务、市民服务、政府服务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对接城市发展目标。“一网通办” “一网统管”成为“十四五”城市治理的两项重要任务。通过数字化技术,将过往传统、低效、线下的业务、流程和服务创新地平移到线上。
公用事业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压缩受理处置时间,提供透明可视信息,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营。这一方面需要公用事业企业在自身客户服务领域进行模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需要公用事业企业与“十四五”城市治理数字化体系进行更为深度的整合,逐步推动公用事业企业的服务模式升级转型。
七、用数赋智,实现“数字孪生”企业愿景
数据已被列入生产要素之一。在“十三五”,多数企业已经完成各自大数据体系的建设,然而鲜有企业真正达成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预期目标。“数据”成为企业增收、降本、增效中的重要价值杠杆已被广为接受,但“用数据说话”的文化仍未在大多数传统企业中推广见效。
“ 数据”是企业业务、生产、运营的过程状态和结果表征的体现。 只有将公用事业企业的业务逻辑 、 生 产过程、管理活动、客户交互实现全面在线化,才能实现企业全量数据资产的采集和存储 。 通过推动数据资产管理,不断提高数据标准化程度,优化数据质量,实施企业数据认责,从而实现企业业务、生产、运营的数字化全景描述。 结合业务场景,将数据在时间、空间、管理、价值等维度进行投射,以数据为抓手,以数据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支撑,预测、检视、监控、干预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行,打造“数字孪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