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55秒,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交界处,发生了里氏9.3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时正值圣诞假期,许多国家的地震专业人员都在度假,地震发生后15分钟,海啸最先到达印尼,因为却没有预警,没有人提前撤离,最后造成14个国家共22万余人失去生命。
地震是大自然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泪根本无法抗衡,但是如果能做到提前预警,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减少伤亡。就在前几天,我国又在这里领域传来好消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捷教授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智能地动”监测系统,可1秒内精确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还可以帮助预测海啸、强余震的可能分布等。
当地震发生后,如果能够提前3秒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伤亡就会减少14%,如果能提前10秒,伤亡就会减少39%。所以,地震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
目前世界各国大概在地震发生后的3-10分钟左右,发布出地震的破裂的震源机制的解,这个时候地震早就发生完了。
“智能地动”是我国甚至世界上第一台人工智能的地震实时监测系统,它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的自动检测地震、发布地震信息,它直接根据地震波形来记录、推断位置与深度,凭借强大的数据库,能在1-2秒内推算出地震的位置、深度、震级和震源机制等参数。
这方面,美、日等国速报震源参数水平相当,例如之前世界最先进的是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自动速报系统,一般是3-5分钟后报出地震信息。
并且传统监测系统一般只能处理3级以上的地震,而“智能地动”可以报出1级以上地震的信息,提高了地震监测的能力。很多时候,微小地震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所以能够自动识别出它们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2月起,“智能地动”系统在中国地震局试运行,与四川和云南地震台相连,实时处理两地的中国地震实验场的百余个地震台数据。研发团队还利用“智能地动”对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相关地震资料进行了测试,地震定位误差在4公里之内。
虽然国际上一直非常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监测地震上的应用,也有一些国家提出了研发人工智能监测系统的计划,但大多仍处于前期科研阶段。所以我国的智能地动系统,目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这一研究成果于2021年3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杂志审稿人评价它是“非常激动人心的突破性成果”。
人类自视伟大,但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面对无力对抗的地震,如果能利用好科技手段,在地震发生后尽快的播报信息、发出预警,就可以实现地震破裂性的信息尚未到达时,提前撤离危险地区,为公众采取防护措施、政府确定救援方案抢出宝贵时间,这对这个防震减灾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
就可以在地震破裂尚未到达区域的时候,把信息发布出去,对于防震减灾有非常大的意义。
能够快速报出地震预警信息对于及时通知公众立即采取防护措施、迅速终止核电站等重要设施的运行、减缓高铁速度、确定救援方案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