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资云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一大热点。所谓国资云即由各地国资委主导的国资企业云,主要为当地的国资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此前已经有部分地方国资委开始了国资云的建设,但“国资云”引起云计算产业震动的还是一份地方国资委文件,在其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强调了国资云在当地公有云市场的排他独占性。虽然该方案现已撤回,但“国资云”概念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多支国资云概念股连续涨停。
那么,“国资云”到底是一个现象级事件,还是将形成一个长期市场?无独有偶,同样在9月,云南大理州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下发《数字大理项目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州直各委、办、局,州属有关企业、有关单位的原有信息系统陆续迁移到“苍洱云”进行集中部署。“苍洱云”由中国电子云承建,既服务于大理州政府机构也服务于州属有关企业,也就是兼具政务云与国资云的功能。实际上,与政务云相类似,国资云的出现凸显了中国市场一类特殊的规模化需求——国资企业上云。
从长期来看,“国资云”不是昙花一现,而将形成一种新的云形态、一类特殊的云需求、一个新的云市场,“国资云”将像“政务云”一样长期存在,并对中国的云计算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与政务云不同的是,国资企业上云强调数据安全和强监管,同时还要满足国资企业做强做大、走向世界强企的需求。从政务云到国资云,中国云计算市场将出现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安全需求催生“国资云”
无论是天津国资云、浙江国资云、四川国资云等省、直辖市一级的国资云,还是大理苍洱云等地级市一级的政务国资一体云,“国资云”都已经是一个不容小觑的事实。不过与政务云相比,国资云还是一个云计算市场的新生业态。那么,“国资云”横空出世,究竟是否有固定需求和规模化的市场空间呢?
首先,国资云与政务云一样都需要满足对于数据安全和上级监管的强要求。国资云并不是刚刚诞生的新概念,之所以于近期浮出水面,与《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继施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无疑是对国资云最大的注解。特别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对于国家建设一体化数据中心以及国资企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基本要求、部门分工以及主体责任等问题作了总体安排和原则性规范。
国资云由各地国资委成立的云计算公司负责运营,机房归属于当地国资委,机房在建设上满足各类信息安全和保护的国家要求,例如等保要求。而对于数据安全与保护,以及满足国家安全监控的强需求将长期存在,这在客观上为国资云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市场。
其次,看国资企业的IT预算规模。根据国家国资委的统计,国资企业在2020年总营业成本达到61.5万亿,其IT支出按3%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那么国资企业年度IT支出约为1.8万亿,其中用于云服务的支出按10%比例计算,即约1800亿。这千亿市场规模,对于云计算产业绝对是“真香”的一块大蛋糕。相比政务云的市场规模,按照IDC最新的政务云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政务云市场总规模达到49.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另据赛迪政务云市场研究报告预测,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到2023年中国政务云市场规模将达到1497.3亿元。
当然,很多国资企业已经自建了数据中心,同时对于一些创新业务采用公有云服务,而“国资云”本质上是部分取代国资企业所采购的公有云,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例如国资车企开展的车联网创新服务,就势必要用到跨省甚至跨国的公有云服务。因此,虽然国资云在某种程度上将挤占现有的公有云市场,但从长期看也有助于第三方公有云业务更健康的发展。
当前,“国资云”虽然并不像政务云那样存在统一的国家标准,但可以参考政务云的建设标准。因此政务云的技术供应商相应也是国资云的技术供应商,特别是在地级市很可能出现政务国资一体化云,云南大理州苍洱云的发布就是一例。在中国云计算市场上还有信创云体系,无论对于政务云或国资云来说,信创云体系都将是其供应商生态的一部分,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取相应的技术供应商。值得一提的是,国资云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应当在安全为先的前提下,吸取政务云的建设经验教训,避免孤岛式的建设,尽早进行地区、省级甚至全国的整体规划。
趋势二:“国资云”重在监管与创新
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政务云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市场,其存在原因显而易见——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府机构,政务云的建设重点在于市场监管和提供政府服务。而国资云则是一个有着中国特色的云,这与我国国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例如在入榜2021年度《财富》世界500强的143家中国企业中,有49家央企、33家地方国企,占入榜中国企业的57%,其余43%则为民企。
根据国家财政部的统计,2020年全国国有企业总营业收入达63.3万亿元。而2020年全国GDP约为101.6万亿元,也就是说去年国有企业总营收占GDP的约62%,显然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由国家国资委体系负责,而国资委的全称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因此由国资委体系建立的国资云,首当其冲就要满足国资监管的要求。
在这方面,浙江国资云是典型代表。浙江国资云的建设背景是《浙江省国资国企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2021—2025)》的发布,该方案要求建设“1+N”国资企业数字化智治系统,即建成全省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以及树立一批深度运用高新数字技术,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和管理应用场景,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企业数字化运营管控示范项目。同时,该方案还要求实施“1+3+3+N”国资国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行动,特别是要打造一批深度运用高新数字技术,具有前瞻性、影响力、竞争力的企业数字经济示范项目。
浙江国资云承载了监管与创新两大任务。而监管与创新对于全国的国资云来说,都是必须承载的任务:2019年11月,国家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2019年4月国家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关意见》,强调要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打造国有企业发展新动力、培育国有企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
对于创新来说,市场上已有的公有云,无疑为创新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撑。实际上,不少已经启动的国资云建设就是与第三方公有云厂商的合作成果,例如浙江国资云就采用了阿里云的“飞天系统”以及国产信创服务器、天津国资委则与华为合作推进当地国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大理州苍洱云则是与中国电子云深度合作等等,这些国资云或政务云背后都是具有大规模公有云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的技术厂商,能够为国资云带来监管与创新一盘棋的技术方案。
趋势三:“国资云”考验云厂商的综合平台赋能能力
目前,各地国资云的承建方都由当地的某个或某几个国资企业负责,例如浙江国资云由杭钢集团等负责、北京国资云由铜牛信息等承建、江苏国资云由凤凰传媒等落地,显然这些承建方虽然都是国资企业属性,但在云计算的技术实力方面都无法与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商相媲美。
与政务云类似,国资云是服务于一个地方国资企业的专属云或私有云。所谓专属云,就是将公有云的技术落地到一个专属于某个地区的数据中心区域中,该数据中心归属于当地客户,由公有云厂商负责数据中心的运维和技术更新迭代。而私有云则是由企业或机构自行建设的云化数据中心,后续的运维和技术更新迭代也由企业或机构自行完成。当前基于开源软件的IaaS私有云已经能够达到媲美专属云的技术能力,可以承担一个地区企业群的业务,但在后续PaaS和SaaS软件的更新迭代方面还无法达到专属云也就是公有云厂商的水平。因此,国资云其实算不上是什么新范式,是政务云“云网数端”统一平台建设模式和安全监管要求下的必然,对云厂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先进、安全、绿色。
以中国电子云为例。具有先进、安全、绿色技术特点的中国电子云,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线自主技术与产品对外输出的云模式,采用了被誉为“中国架构”的“PKS”体系,基于自研可信云技术架构和业界领先的分布式云原生云操作系统,实现计算资源的弹性智能调度,筑牢自主核心安全技术的基础和底座。
此外,中国电子云具备云数融合能力,能够从数据产品、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三点发力构建数据创新能力体系,破解数据要素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支撑、安全保障、数据运营等难点,助力构筑城市和行业发展新引擎。自发布以来,中国电子云已成功承建国家管网集团专属云平台、长江云通集团云平台、武汉华中产业云、四川遂宁政务云、大理州苍洱云等政务云、国资云项目。
先进、安全、绿色的专属云和专属公有架构将成为国资云建设的标配技术架构。除了中国电子云,中国电信的天翼云提供了专属云(计算独享型)和专属云(存储独享型),中国电科云则从一开始即为专属云的属性,2020年10月中国电科云还发布了信创公有云,进一步丰富的云计算产品种类,这些拥有国资背景、具备综合平台赋能能力的云厂商都将是国资云的长跑选手。
全文总结:在中国市场,国资云将长期存在,并将主导大型国资企业上云之路——在保证数据安全和监管合规的同时,更满足国资企业的长期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与其它国家的现代先进企业展开竞争,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进而在世界百年巨变中不断创造中国奇迹,续写数字经济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