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汶川地震启动第一场网络募捐开始,互联网与公益已同行13年。从筹款渠道到传播方式,公益行业升级变化良多,但是人们却逐渐意识到,公益组织内部的不透明和效率低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
“公益的痛点就是社会进步的起点。”5月20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在2021中国互联网峰会上表示,要解决上述难题,数字化共建生态是一把利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技术让筹款数据全程可追踪,也让公益组织内部做出更有效的决策。
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将数字化技术赋能公益组织。去年,阿里巴巴基金会发布首个公益区块链行业标准,今年,腾讯基金会设立2亿专项基金发起“千百计划”,将在两年内补贴1000名公益数字化专职人员、资助100个公益数字化行业支持计划。陈一丹认为,数字化应为公益行业构建起融合共生的生态,届时,慈善也将成为人人参与的公共事业。
数据价值难挖掘 转型面临三大痛点
公益组织是接收善款的直接渠道,当人们将捐款汇集到公益组织平台时,了解款项去向和成效是进一步需求。因为互联网的参与,款项收集和利用的透明度有了明显提升,但要完全实现可信和高效,仍需技术创新来帮助实现。
“中国互联网公益发展至今,核心驱动力依然是技术创新。”陈一丹表示,当前的技术环境日新月异,公益行业对于新技术要始终保持开放,探索出为公益所用的可能性。在他看来,数字化是公益组织最应拥抱的技术,中小公益组织的受关注度不高、透明度低、民众参与度不深等难题均可尝试通过数字化解决。
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慈善大数据平台,促进慈善捐赠和救助数据共享。
不过,对于众多公益机构或组织而言,数字化还是一个技术性强且难以理解的词汇。一位公益组织负责人称,现在很多组织开始使用在线文档、腾讯会议等数字化工具,但是负责人不会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字化的搭建,推进数字化与业务的结合或者数据与战略的结合。
腾讯调研发现,近七成公益组织负责人迫切地想提升机构数字化程度,但其中46%的负责人仍不清楚“如何实现数字化”。
不仅如此,数字化工具所产出的大量数据在机构内部也未能得到有效转化。据某公益数字化产品供应商负责人介绍,公益组织数据分析的意识不强,很多组织将数据一般局限应用于披露和研究阶段,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决策指导能力则难以为组织所用。
在不能充分理解应用数字化的情况下,投入自然显得谨慎。根据腾讯对300多家公益组织调研显示,不论募资规模多大,66%的公益组织投入数字化的比重在募资总额的1%以下,公益数字化尚未取得业内的广泛验证和推广,不少公益组织处于观望状态,在成本投入上有所保留。
对此,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总结称,公益组织对数字化有着迫切的需求,但是起点仍然很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即投入不足、能力不足、工具和技术的供给不足。
科技公益“联姻” 去中心化将成趋势
要实现数字化在公益行业的深入应用,仍需外力帮助,科技企业在数字化发展已走在前列,以其成熟技术赋能公益行业成为共识。
目前来看,企业分别从不同环节切入助力公益数字化。例如去年,阿里巴巴基金会发布首个区块链行业标准《公益链技术和应用规范》,从最基础的标准层面为公益组织提供参考,帮助公益组织更好更快地上链,提升公益项目的执行效率和公开透明度。
在今年的峰会上,腾讯基金会也提出了“千百计划”,在未来两年里通过2亿专项基金补贴1000名公益数字化专职人员,并资助100个公益数字化行业支持计划。
对于“千百计划”推出的原因,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焰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整个公益数字化现在面临三个问题,首先是数字化工具能力薄弱,其次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另外资金方面也相对缺乏,腾讯基金会凭借现有的能力,将重点在资金和人才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IBM还将公益数字化建设深入到人才培育领域。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包卓蓝在现场演讲中表示,IBM希望通过“全周期”教育帮助中国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资源、缩小数字技能鸿沟,一方面组织P-TECH新领教育模式助力职业人才升级,另一方面也启动“AI启蒙季”为缺乏教育资源地区的孩子启蒙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
科技企业对于公益行业的赋能已多方位渗透,更为重要的是,公益行业内部的平台互联和数据互通。因公益行业的数据涉及较多个人信息,安全隐患较大,且各公益组织的数据留存标准和内容不一,数据互通的难度较大。
而公益组织对于数据的打通共享同样抱有期待。某基金会数字化相关业务负责人称,数据共享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指引,以及公众的认知和参与,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据统计,54%的公益组织期待完善自身数据库和数字化基础建设,48%的组织期待搭建行业数据库,实现同领域的数据信息互通共享。
实际上,公益数据库的建设在疫情期间有过尝试。彼时,同济大学和华师Xlab实验室发起防疫开源信息收集平台,通过建设信息系统、数据分析预测等帮助一些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了解疫区需求,并依此提供援助。
陈一丹认为,基于互联网公益已开创的实践,得以预见公益数字化的整体方向是更多的连接、更丰富的生态和更大的可能性。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公益行业将越发去中心化,慈善成为人人参与的公共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