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实现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457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065亿元,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最重要的力量。2022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达443亿美元,在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成为门类最齐全、品种最丰富、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拥有20大类、109组、450种机型、1090个系列、上万个型号的产品设备。同时,一批工程机械产品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实现领先,“蓝鲸号”全球最大单臂起吊船,三一SCC40000A全球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京华号”全球第三大开挖直径盾构机等一批批标志性产品不断涌现。
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现状
数字化对于工程机械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客户服务体验,继而形成差异化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工程机械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历来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信息化、自动化体系架构,主工序装备实现了较好水平的自动化控制,ERP、MES、PLM等信息系统已普遍应用于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建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的作业场景再现与作业参数实时反馈的监控体系,有效支撑了工程机械研发制造、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协同作业、应急救援、维保服务等各环节的高效运营,同时积累了大量设备状态数据,为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和服务能力,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融合应用需求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正逐渐发挥出重要支撑作用,助力工程机械企业实现全面降本增效、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助力业务增长、打造绿色安全的生产体系。
一是工程机械行业生产工序复杂、制造模式离散,亟需通过数字化实现市场变化快速响应、提升生产效率。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层次多样、制造过程复杂。传统生产方式难以对宏观经济、市场动态、订单需求等进行精准预判,生产效率偏低。因而企业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生产全生命周期管控,实现高效协同生产。一方面通过自动定位装夹设备、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基于数据的集成打通和建模分析,在提高各工序、各业务、各基地协同程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制造过程的生产计划优化、资源动态组织、柔性生产作业和精准运营管控水平。
二是工程机械行业产品价值高、备品备件多样,亟需通过数字化实现全周期质量追溯、提升产品质量。工程机械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工具,对质量要求极为严格,且其生产涉及到多个渠道供应的多种零部件的加工、组装,对质量的全流程追溯和全生命周期管控的需求较大。因而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质量稳定性,利用机器视觉等技术,通过数字化检验设备的使用,针对部件表面划痕、颜色缺陷、涂层厚度等进行自动检测,集成全价值流质量数据,结合质量问题机理模型的构建,建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优化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零部件到整机、从研发到运维的质量在线检测、质量精准追溯、质量动态优化等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三是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较强、供应链复杂,亟需通过数字化提高供应链韧性、降低运营成本。工程机械行业需求主要来自基建及房地产投资,存在周期波动性,产品小批量、多品种,供应链复杂,依靠传统人工的粗放式生产管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因而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运营管理体系,减少资源和资金低效占用。其一是结合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搭建柔性化产线,实现快速换型生产,节省人力物力。其二是基于模型对龙门吊、铣床、镗床等设备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设备故障预警等功能,按需维护设备,降低资源浪费。其三是搭建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推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全方位融合,实现供应链高效协同,降低供应链运营成本。
平台化设计
将工程机械行业产品、工艺、工厂的各类信息以数字化模型等形式表达,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组织研发创新相关资源,结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数据驱动、虚实映射、高效协同的新型研发模式。
融合创新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赋能工程机械行业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及网络化协同六大模式,覆盖32个应用场景,初步形成93个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