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中国集成电路人才数量达美国两倍
来源:上观  作者: 佚名 2024-05-22 08:34:00
21日新成立的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援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称,我国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尽管上海是我国集电产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城市,产值占全国近25%;然而,上海仍存在着10万量级的人才缺口。

作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集成电路产业不能“缺芯少魂”,不能缺高端人才。通过中美两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量质对比发现,我国集电人才数量达美国两倍,但差异在于人才层级不同。21日新成立的上海集成电路行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援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称,我国相关人才缺口高达30万。尽管上海是我国集电产业基础最扎实、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城市,产值占全国近25%;然而,上海仍存在着10万量级的人才缺口。

基于半导体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竞争是重中之重。据了解,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和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和数据,美国2022年本土直接从事半导体产业者达到30.7万人,与2021年的28.3万人相比增长8.48%。美国2022年通过《芯片法案》后持续推进产业政策,在该项法案中有132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和劳动力培训,通过引进人才体系和本土培养人才体系补充半导体产业所需人才。

其他芯片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样拥有较大人才基数。欧洲半导体协会统计,2022年欧洲半导体直接从业人员达21.22万人,间接人员超过100万人。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日本2022年本土从事半导体人员达16万人,与2021年有较大提升。2022年韩国直接从业人员19.34万人,较2021年增长4%,其《K-半导体战略》提出还要增加培养3.6万名半导体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SEMI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底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年增幅达到20%以上。其通过《重点领域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创新条例》,规定每个学院要培养100名高级人才,每年为产业增加400名硕博士。

近年来,随着国内集成电路快速发展,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2017年的40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60.2万人,增加约20万人。不过,其中初级人员占比最多,占44.41%;中级人员占36.48%,高级人员占16.01%,特级人员占3.1%。

专家认为,美西方《芯片法案》出台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技术封锁措施,特别在人才方面,对涉及先进制造工艺和开发技术的相关人才都予以限制,同时留学生学习这些专业也受限,未来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越来越困难,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势在必行。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表示,当前,国家和上海集成电路领域人才供给的结构、质量与产业所急所需还存在较大差距。去年以来,上海以启动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为牵引,积极推行集成电路“住企联合培养”模式改革,全力培养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产线急需的工程硕博士。他相信,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产教融合就业育人联盟成立,必将对于深化集成电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人才供需适配搭建重要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新联盟由上海大学发起,联合上海和长三角高校,以及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西电等全国顶尖集成电路学院、微电子领域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科研机构、集成电路行业企业等自愿组成。当天,还同步举行集成电路行业专场招聘会,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参会企业达30多家,在发展战略上与高校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契合度非常高,拥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

作为牵头方,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透露,2010年以来,学校累计培养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的学生4043人,服务于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的集聚度从2018年的41.05%上升到2023年的50.05%。目前,上大微电子学院已有在校生近1200名,2023届学院第一届毕业生超过90%在集成电路行业服务。学院与上微集团、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中芯国际、华虹华力等集成电路领军企业深入合作,在张江、临港等地建立11个上海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实训基地。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关键词: 集成电路  芯片  上海  美国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