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车联网产业日益壮大 规模化发展仍需突破创新
来源:通信世界网(CWW)  作者: 王鹤迦 2024-05-29 09:34:02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车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其潜力与价值逐渐显现。

车联网作为当今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产业深度融合的热点领域,已经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将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以及车辆与云端平台等相互连接,构建了一个紧密的感知信息交互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智能的驾驶体验。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飞速发展,车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其潜力与价值逐渐显现。从智能导航到自动驾驶,从交通管理到车辆维护,车联网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推进车联网试点及产业布局,以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我国产业界积极推进车联网创新,整体发展较为领先,但规模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推进车联网部署

自国际社会就车联网标准达成普遍共识以来,各国主要采用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作为主流标准推进车联网发展,加快部署车联网基础设施。

美国通过政策发布加速推动C-V2X技术部署。2020年,美国发布了《智能交通系统(ITS)战略规划2020—2025》,加速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普及,促进交通数据互通共享,提升交通安全性、移动性及运输效率。2023年10月,美国发布《用连接挽救生命:加速车联网部署计划》,计划未来10年大力推动C-V2X技术部署,实现高速公路车联网全覆盖、全国75%的路口部署车联网设备。

欧盟全力推进车联网测试验证项目。欧盟在“地平线欧洲”等科技政策框架下,先后设立近百个专项,支持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开展基于5G/C-V2X网联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验证及应用示范,推动各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大规模应用示范,建设汽车行业数据生态系统,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大规模部署,推动网联自动驾驶产业化。

日韩积极谋划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日本提出未来几年加快L4级别自动驾驶应用推广,推进车联网路侧设备在高速公路、交通路口等部署,通过车路信息交互,实现道路拥堵信息提醒、最佳出行线路规划等应用。韩国计划在2021—2027年期间投入1.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和相关基础设施部署。韩国首尔宣布2026年前投入66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78亿元)用于智慧交通相关建设,部署城市级智能交通系统,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水平。

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我国从顶层设计、标准研制、示范应用等方面全力推进车联网产业发展,总体而言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加强规划指导,车联网配套政策逐步完善。陆续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 1—20 3 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 0 2 1—2 0 3 5年)》《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顶层规划,提出支持LT E-V 2 X、N R-V 2 X等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积极促进汽车、交通运输行业加速拥抱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202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获得准入的汽车产品可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通行试点。2 0 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的通知》,提出着力突破5 GRedCap车载终端设备研发创新,探索基于5G RedCap的智慧汽车等创新应用。

二是深化标准引领,相关标准体系持续优化。推动实施《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分册修订工作;印发《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进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制定。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制定和预研工作超300项,推动C-V2X网络层协议纳入3GPP国际规范。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协同推进LTE-V2X全协议栈标准制修订,签订《关于加强汽车、智能交通、通信和交通管理C-V2X标准合作的框架协议》,涵盖总体要求、接入层、网络层、消息层、应用功能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有效支撑跨行业企业的协同研发。

三是推进产品研发,产业化进程全面加速。基于C-V2 X的直连通信核心芯片、模组、终端、整车等产品基本成熟,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宸芯科技、高通、华为、中信科智联、移远通信、中兴微电子、芯讯通等企业提供商用级LTE-V2 X直连通信芯片、模组,中信科智联、华为、中兴通讯、东软、星云互联、万集科技等60余家企业陆续发布车载和路侧设备,一汽、上汽、广汽、北汽、长城、蔚来、华人运通、通用、福特、奥迪等10余家车企已针对量产车型开展应用。5G车载模组、C-V2X直连通信模组成本逐步下降,新车装配率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新车市场车联网前装标配超1300万辆,同步增长23%,其中5G/C-V2X前装装配量均实现翻倍增长。测试验证环境不断完善,IMT-2020(5G)推进组C-V2X工作组联合相关行业组织举办C-V2X大规模测试应用实践,为产业提供互联互通测试、应用示范和协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9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24版(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将C-V2X支持应用功能纳入测评范围。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依托C-V2X直连通信设备和4G/5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远程遥控驾驶、在线导航、碰撞预警、娱乐视频等服务,智能座舱持续迭代升级,极大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四是鼓励先行先试,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等先行先试带动下,各地积极推动车联网设施设备与智慧交通、交管信息化系统的融合,车联网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已建成无锡、天津、重庆等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上海、武汉、长沙等17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完成北京、合肥等16个“双智”试点城市的建设,以及全国30余个城市和多条高速公路智能化、网联化改造,部署C-V2X路侧通信单元超8500套,超7000千米公路实现网联化。蜂窝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大规模覆盖,截至2024年3月底,我国建设移动电话基站达1190万个,其中5G基站达364.7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4G/5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和99%以上的乡镇,为车联网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支撑。面向实时性、低延时、可控性等定制化需求场景,基础电信企业联合设备厂商采用5G核心网UPF下沉、上行增强、网络切片等技术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通过边缘云平台等提供基于5G的边缘计算基础能力,实现个性化车联网服务。如宝日希勒煤矿建设全覆盖5G行业虚拟专网,将系统云智能调度平台部署在边缘,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平台的实时通信连接和信息传输,为承载无人驾驶业务提供基础条件。

采用多种模式开展车联网建设运营实践

经研究发现,各地在开展车联网实践过程中,结合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建设与运营模式,总体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投资运营一体化模式。政府投资成立专业运营公司,负责区域内所有路侧智能设施、路侧通信单元及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以确保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服务一致。如长沙市通过湘江智能公司国企平台先后推动长沙市三期开放道路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平台主要负责车联网先导区规划、建设和运营。

二是投资和运营分离模式。市级政府成立运营主体牵头组织运营,最大化激发各区投资建设热情,使得新型基础设施和场景建设更符合区域需求。各区路侧智能设施、路侧通信单元及区级云平台建设由区级国资和企业自行实施。如广州黄埔区政府出资在重要路口和路段部署感知设备、建设路侧通信单元等车联网基础设施;广州市组建成立车城网(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城市数字运营商实体公司负责“车-路-云-图”数字底座、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运营。

三是合资运营模式。路侧智能设施、路侧通信单元及云平台等由地方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出资建设,运营主体则由项目集成商与国资平台企业合资成立,实现投资运营分离,同时保障运营阶段的专业性。如天津西青区政府专班作为管理主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标准和规划,引导车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天津永泰恒基联合中汽中心等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天津永泰恒基与天安智联成立合资公司,组建专一车联网运营团队负责先导区运营。

车联网建设运营需继续探索突破

总体来看,车联网先导区等主要在城市市区完成车联网技术验证、通信测试、业务试点等工作,为车联网试点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后续在城市全域或全国范围内推广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探索有效商业模式。车联网基础设施特别是路侧感知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前期需要较大资金投入,且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目前产业界认为车联网基础设施涉及公共安全、交通法规等,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单独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难度较大。因此,可考虑依托车联网试点实践,总结经验成效,探索有效商业闭环方案。

二是疏通智能网联汽车跨区服务堵点。当前车联网网络基础设施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运营,由于各地基础设施运维、业务运营、用户推广等能力不同,以及跨区域业务类型、业务流程等差异较大,智能网联汽车与跨区基础设施间较难实现互联互通。需进一步推动形成统一的建设运营标准,打通跨区车网联服务平台。

三是加强车联网建设运营诸多事项的协调。车联网建设地域属性较强,涉及本地交通信号接入、城市公共空间感知设施建设等,各地参与建设运营的主体较多,应进一步优化沟通协商机制,统筹协调智慧交通建设运营。

综上所述,美国、日韩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推动车联网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并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车联联网产业发展较为领先,车联网建设运营需要在探索有效商业模式、疏通跨区服务堵点、加强工作协调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信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车联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构建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关键词:   车联网  汽车产业  智能交通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