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四川发力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 佚名 2024-06-06 10:24:02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2024版)》,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方向,聚焦42个重点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2024版)》,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方向,聚焦42个重点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按照行业来看,成都将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行业赛道持续发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

四川省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可信人工智能理论、协同控制和优化决策、认知与推理、智能安全检测等共性技术研究。目标是打造民用航空、医药健康、智慧交通等重点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及标杆示范应用,建设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算力、算法理论与创新体系,构建全链条、全过程、自主可信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生态。

此外,文件中也提及,将在人形机器人、数字机器人、工业软件、元宇宙、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进行布局。突破运动控制、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精准操作等一系列智能核心算法,形成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突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实时渲染、机器视觉、智能传感、数字人、脑机接口,触觉反馈、多模态信息融合等技术瓶颈。

电子信息

在本次42个重点领域中,太赫兹、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车规级数模复合芯片、微流控器官芯片等技术被重点提及。

以太赫兹为例,四川将重点突破高功率/超宽带太赫兹源技术、太赫兹芯片集成化技术、太赫兹波传输与调控技术、太赫兹光谱技术、太赫兹核心器件的高精密加工与集成技术以及太赫兹生物、太赫兹雷达与通信等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与工艺,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面向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四川将围绕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身电子、仪表及娱乐系统、照明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及车身控制等多场景,突破大尺寸硅晶圆封装、三维堆叠集成等关键技术,开发协议、升降压、无线充、电源管理等车规级数模复合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空航天

在航空航天领域,四川省将重点发展中小推力航空发动机,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双层壁超冷单晶涡轮叶片、高空性能匹配技术、高度弯扭高效率风扇技术、小尺寸高负荷高压涡轮技术等。目标是突破600公斤级、1500公斤级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总装、试车、修理,打造飞发协同一体化平台,带动航空发动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健康

精准靶向高端制剂:围绕临床亟需的重大疾病救治领域,重点攻克生物药物研究及工程化技术、稳定高产的优质细胞株构建技术、靶向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抗体偶联(ADC)工程化偶联纯化评估与控制技术。目标是打造覆盖源头创新、成药性评价、临床转化与验证和工程化等全过程研究关键环节的技术平台,推动精准靶向药物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接轨。

核医疗药物及装备:重点解决放射性医用同位素及其原料受制于进口的瓶颈,实现反应堆产医用同位素国产化及商业化,重点研究放射性核素标记生物分子药物和体内介入生物相容性载体,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和诊疗一体化。

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领域,四川将在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同时发力。

在清洁能源领域,将重点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等领域,围绕清洁高效电解水制氢、高效储氢运氢、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等开展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步水平。此外,在高效太阳能电池领域,将突破0BB电池和组件端的先进互联技术,提升光伏组件效率,降低成本。

在新材料领域,高性能工程塑料、先进陶瓷材料及元器件、稀土功能材料、先进膜材料及分离技术、氟硅高分子材料、可降解塑料等领域被重点提及。

先进制造

在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方面,四川省将围绕特种装备、重型燃机、先进核能等高端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开展核心材料设计、物理性能、超纯净化冶炼技术、先进成形技术等工艺技术研究。突破高端耐热长寿命材料、高韧抗冲刷耐蚀先进材料等设计、制造、表征以及产业化技术,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核心基础零部件研制水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官方网站,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将面向四川新型工业化发展重大需求,聚焦六大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行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为核心,以高水平协同创新为导向,以跨领域资源整合为特征,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制造业  大数据  四川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