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总量达4907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 刘艳玲 2024-06-11 09:12:02
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二级节点上线348个,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面覆盖。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企业超42万家,覆盖47个重点行业,注册总量达4907亿,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达1.7亿次,主动标识载体累计部署超3218万枚。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取得显著进展。随着“5+2”国家顶级节点的稳定运行,以及二级节点的不断增加,一个覆盖全国、高效运转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二级节点上线348个,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面覆盖。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企业超42万家,覆盖47个重点行业,注册总量达4907亿,国家顶级节点日均解析量达1.7亿次,主动标识载体累计部署超3218万枚。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五大功能体系之一,不仅支撑了工业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更在实现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及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夯基架梁”工作基本完成,在工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产业实践,面向产品、面向过程、面向资源,在生产、运营、服务环节已形成生产过程质量管控、供应链数据共享、能耗数据监测等典型应用场景,已初步实现架构可控、设施可控、技术可控。

此外,一批从事软硬件研发、系统集成、二级节点建设服务、安全等领域的企业及科研机构涌现,涵盖编码、扫码等各类机构主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这一体系,实现了数据的高效管理与流通。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工业数据“孤岛化”的问题。在过去,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识和解析体系,工业数据往往被割裂成一个个孤立的“岛屿”,难以实现有效流通和共享。而现在,通过为每一个工业对象赋予唯一标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打破了数据壁垒,实现了工业数据的无障碍流通。

标识系统不仅提高了数字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增强了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助力其规模化发展。标识系统贯通虚实,对于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实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工业领域的数字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借助标识等数字化技术,企业能够在这条信息畅通无阻的大道上飞速前行,实现更高效的生产与运营。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数字化  实体经济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