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德国工业化发展 对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启示和建议
来源:网络  作者: 佚名 2024-06-17 10:30:18
德国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具备雄厚的工业底蕴,随着工业4.0十余年的发展,德国工业已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甚至垄断地位。德国的工业思维、创新发展模式等对我国工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德国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具备雄厚的工业底蕴,随着工业4.0十余年的发展,德国工业已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甚至垄断地位。德国的工业思维、创新发展模式等对我国工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结合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启示我工业产业应注重标准化和科技创新、构建良好的产业配套。同时,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需优化升级,为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德国工业发展对我启示

2023年,德国工业增加值超9200亿欧元,增长9.8%,占增加值总额比重为24.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约8000亿欧元,增长9.6%,占增加值总额比重为20.8%。德国已成为全球工业化发展的典范,其制造实力和工业4.0战略已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以标准化和科技创新锻造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是建立严格的标准制度,全方位坚持标准为先。德长期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方面,通过采用统一标准,实现产业领域各环节、各设备流程之间的互联互通,加速技术创新扩散,如博世构建适用于全球不同工厂的标准化工业App,实现特定制程设计周期缩短20%、工业设备联网率达100%、设备利用率达86.65%。另一方面,制造业严格遵循高质量标准和认证程序,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国际机械制造标准、约20万种电气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认证体系源自德国。

二是注重长期大规模工业研发投入,盛产“隐形冠军”。德是欧洲最大的研发投入国,2022年研发经费超1200亿欧元,同比增长7%,占GDP比重为3.1%,计划2025年提升至3.5%。此外,德拥有超1300家“隐形冠军”企业,约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为我19倍。此类企业具有较高的数字化水平和高效的工作团队,专注拓展细分市场和持续国际化经营,研发投入约为大型企业12倍,专利投入仅是大企业的20%,支撑德26%的出口份额,成为推动工业4.0转型的主力军。

(二)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企业融资等产业配套环境

一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制造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德“双元制”要求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双轨并行,企业深度参与,且是校企合作的主导方,会第一时间将新技术、标准等反馈给学校作为教学内容,政府、学校均服务于企业。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0万新生进入企业接受培养,超6成学生毕业后继续留企工作。德双元制专业占比约20%,已有上百家大学提供相应职业教育服务。

二是拥有高度严密和完整的科研创新体系,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德构建“知识创造和溢出体系—企业—政策”三位一体的创新培育机制,通过构建科技园、技术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多元化科研创新体系,帮助企业实现从基础研究向商业变现的转化。德专利数量和成果转化率(维持在80%以上)均位列世界头部。

三是打造低门槛、高额度、低利息的融资环境。由政府、银行、企业联合成立创业基金,为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工业标准体系不完善,重规模、轻研发的产业导向制约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实施

一是标准体系不完善、与科技创新联动不足。一方面,我工业领域标准体系建设碎片化,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滞后。另一方面,我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较少,标准体系对产品高端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先技术后标准”的模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前沿技术创新的速度。

二是工业研发投入不足,不利于基础共性、颠覆性、前沿技术突破。我工业研发投入与工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如2022年我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为1.55%,大幅度低于德(3.81%)、美(3.37%)、日(3.96%)等工业强国。此外,全社会增长的研发投入并未重点流向工业领域,如2015-2022年,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9.9%,弱于全国11.9%。

(二)职业教育培养尚不成熟,融资体系、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职业教育在社会认可度、产业契合度等方面较低。一方面,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具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仍停留在传统制造领域,且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学生实习、教师挂职等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实质性合作。企业出于数据、技术等产权保护考虑,对参与校企合作持谨慎态度。

二是企业难以获取更多资金支撑数字化建设。部分制造业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现有的产业发展基金往往不支持“种子期”创新企业,更偏向于成熟型或盈利情况较好的企业,据统计,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较企业平均贷款利率高出近20%,尚有超50万亿元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未得到满足。此外,中小企业普遍反应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大部分招投标中存在隐性门槛。

启示建议

(一)宏观层面

一是组织实施工业标准化提升计划,扩大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加强标准制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形成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强从技术规范到企业应用,再到法律法规等各层次推广应用自主的工业标准,推动工业标准化发展与行业发展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推动产业升级。

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具备创新引领和国际竞争的世界一流企业。切实把产业科技创新摆在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强工业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落实各类资金研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径,围绕细分领域和市场,聚焦关键技术和产品,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强化职业教育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四是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营造公平、公开的营商环境。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第三方平台企业等开放平台、数据、技术等资源,政府、联盟等设立制造业专项创新基金与创新计划,帮扶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此外,严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和区域保护壁垒,激发市场活力。

(二)微观层面

一是联合产业生态突破新技术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生态协同赋能。电信运营商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攻关体系,积极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申报创新中心或国家重点项目,开展联合研发、技术攻关,联合开发兼容性强、适配性广的工业产品或解决方案,提高工业应用的产品化程度,构建电信运营商面向工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同时,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态协同赋能模式,联合生态伙伴构建丰富的工业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体系。

二是健全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电信运营商要持续优化跨部门协作,体系化建立自研成果端到端流程,打造工业领域有竞争力、可规模复制的自研产品和解决方案。试点内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鼓励各专业公司、省公司、研究院等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降低创新活动风险。

三是面向工业场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电信运营商要持续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壮大研发团队,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工业领域产学研协同与国内外创新资源整合,聚拢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高精尖工业产业的人才定向培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

四是引导工业企业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和产能升级。针对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同时,针对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要鼓励企业更新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提供更高质量产品及服务,持续提升我国优势产业地位,加速嵌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并提升产业链价值。电信运营商可抢抓各类企业设备换新周期,提前布局工业现场网络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IT和OT网络提供更好服务,并持续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