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近年来,成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将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作为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
近日,成都市发布了《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至2026年)》《成都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至2026年)》和相关专项政策、实施细则等,全力构建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惠企的系统工作体系。
一个个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以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新方案和新模式,推动成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高质效、延伸产链、优化管理,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探索智能制造 降本增效初显成效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和加速迭代,已经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智改数转”给成都企业带来了什么改变?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成都较早进行“智改数转”的行业之一。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评估,获得了CMMM四级标准符合性证书。这是川渝地区整车行业第一家通过该国家标准评估的企业。
自动导向车从容不迫地穿梭,机械臂井然有序地摆动,全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看似相同的智能制造场景的背后,却是成都制造业企业从具体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发展模式和产业特点,积极投入“智改数转”的生动实践。
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针对交期难以保证、产供销协同效率较低等问题,建设了协同管理、研发创新、智能制造等平台,集团内部公司之间的生产协同由过去7至10天缩短为1至3天,生产运行效率提高了40%。
华融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建模,建立了能耗分析模型、生产计划模型等算法模型,构建由数据驱动的高效运营管理模式,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单位产品成本降低10%以上,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15%以上。
明珠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的消费者画像、人工智能的研发设计、智能化的柔性生产,形成C2B的个性化柔性定制的家具生产,提升企业敏捷服务和精准服务水平。
成都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成后,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产业链协同 构筑集群发展新优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拥抱“智改数转”,成都制造业的发展也正从单个环节的数字化走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
一方面,龙头制造企业不断把自身在工业自动化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技术平台,变成服务整个行业的产品。这些汇聚产业数据、封装工业知识、打造行业模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能感知、会分析、善研判的未来工业数字基座。
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打造的“东智同创C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该平台的一大职责是赋能产业链协作,通过“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政企联手,成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向“新”力。据了解,成都市经信局将东方电气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作为智能制造生态圈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重点培育。2020年至2022年,成都市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累计给予东方电气300余万元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在“智改数转”过程中单一技术力量有限,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需要结合5G、云计算等技术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成都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建设也为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这样的数字基础设施集成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补链”和集聚。
近日,四川移动携手华为率先打造出全国3C行业首家5G-A智慧工厂,标志着5G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深化应用。据介绍,通过5G-A实现无线化改造,实现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
“点线面体”推进 因地制宜探索“成都方案”
成都市经信局也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因地制宜给出了梯度培育方案,循序渐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路径。
以推进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设备为“点”,以数字技术赋能产线业务、建设数字化车间为“线”,以整个企业实现业务数据联通、建成智能工厂为“面”,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内部延伸到外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成“体”……由点到线、聚线成面、面汇成体,成都正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国家级示范工厂/灯塔工厂”体系。
目前,成都已形成了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建成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共计158个,微网优联、华融化学等单位的31个典型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巴莫、天味等4家单位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建成西门子、富士康等2座全球“灯塔工厂”。
“落实到具体实施细节,考虑到工业大数据的高度复杂性、行业间数字化基础差距较大且需求各异、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实施分级分类促转行动、服务供给攻关、数字底座强基、人工智能先导等专项行动。”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不会转”的难题,成都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目前已为450家工业企业开展免费数字化评估诊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改造意愿。
据悉,成都还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和“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对标分析发现问题,释放企业转型内生需求,1146家企业已经通过贯标认证,数量位居全国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