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风口”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青岛日前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这一行动计划不仅着眼于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算法技术创新,还致力于提升数据要素质量和拓展应用场景,为城市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
人工智能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它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引领全球进入AI新时代。发展先进人工智能对促进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至关重要,而人工智能的算力基础设施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天花板”。青岛这次发布的《计划》中提到,青岛通过统筹布局智算中心、建设曙光和移动等智算中心以及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台,为本地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到2026年,青岛努力实现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2万P,这一算力目标如果实现,将显著提升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力和吸引力。
与传统产业布局相比,人工智能产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和更快的迭代速度,强化算法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已成重中之重。青岛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行动计划》中,实施算法模型“铸魂”行动。因为,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数据处理能力。青岛致力于发展自主创新的算法模型技术,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实现突破,更在战略层面上增强了自主可控能力,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中,加速数据与场景应用的融合,将为全面推动社会经济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动力来源。青岛计划在2024-2026年间,计划培育推广200个“人工智能+”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从医疗健康到教育培训,每一个场景的落地应用,都是技术与现实场景的深度融合。通过这些应用场景的广泛铺开,通过数据要素和场景应用的双重驱动,将逐步实现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华丽转身。
汇涓涓之流而成江河,青岛正汇聚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资源,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将人工智能的“变量”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随着《计划》的逐步落实,在人工智能的产业版图上,青岛将成为创新和应用的人工智能产业“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