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走出去”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2001年,中国加入WTO,将“走出去”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自此,大批企业在海外亮相成为热潮。纵观过去二十几年,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快速跃升,各行各业闯出了不少“先行者”。
工程机械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加快全球布局。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作为行业龙头的徐工集团不仅走进了欧美高端市场,更在“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上开疆拓土。
财报显示,徐工去年国际销售收入372.20亿元,同比增长33.70%,占营业收入比重从上年的29.67%提升到40.09%,创造了新的历史高点。很显然,徐工海外业务的拓张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极。
突破欧美高端市场壁垒
徐工集团的“出海”之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彼时,刚刚取得自营出口权的徐工,成功拿下一个美国客户采购两台16吨轮式起重机的订单,这是徐工产品第一次进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此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徐工出击海外高端市场的力度越来越大。
以美国为例,这里是全球机械需求量最大的市场之一。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徐工正式启动美国项目。时隔两年,成立美国研发中心,调研美国市场的标准、法规、使用习惯,针对美国市场定制研发,不断拓宽产品线,提高徐工设备在北美的竞争力。
此外,徐工也在积极进行生产布局。2012年徐工收购欧美市场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德国施维英公司,此后又在美国建立施维英基地。徐工美国公司相关人员表示,我们在美国已经拓展涵盖研发中心、组装工厂、销售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备件中心,十余家经销商、近百个网点基本覆盖了美国东部、中部、西部的核心区域,能够持续为美国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而在大洋彼岸的欧洲,徐工同样采取本土化战略。据悉,2012年,徐工在德国建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致力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面向欧洲市场开展产品研发。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徐工在欧洲的业务范围覆盖研发、生产、采购、营销和服务全价值链,成为欧洲工程机械领域的关键参与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业设备需求地,澳大利亚也是徐工海外高端市场的重要一站。近些年,针对澳洲矿区具有严苛的作业环境以及严格的环境监管政策,徐工为其量身打造“定制化”机械设备。今年5月,徐工在澳大利亚成立了研发中心,与Brooks集团全面开启商务技术合作。据悉,未来澳洲研发中心将进一步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核心技术领域,推动徐工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升级。
欧美市场是工程机械产业价值链最高的一个区域。能否成功立足,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和话语权非常关键。近年来,徐工投其所好,通过高端、智能、绿色产品,以及本地化制造打入了欧美。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曾表示:“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在高端市场上得到认可,徐工的国际化才算真正实现。”
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徐工在欧美市场打开突破口的同时,也抓住了以“一带一路”为主的新兴市场的出海新机遇。近年来,东南亚、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区经济发展快、基础设施建设活跃,对于工程装备需求旺盛。因此,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该区域的出口增长潜力显著。
在东南亚市场,徐工设备参与了从中老铁路到巴基斯坦基础设施、菲律宾机场建设直至尼泊尔电站土建等多个重大工程,逐步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基础建设网络。
在中东市场,针对中东地区特殊的沙漠性气候和工作条件,徐工对出口到该地区的设备进行了特殊设计和制造。以沙特为例,近年来,徐工的各种工程装备参建了沙特红海项目、萨勒曼国王公园、德拉伊耶门、DGDA旅游区项目、NEOM新城等多个知名项目。去年8月,徐工沙特子公司正式开业。通过子公司,徐工在中东地区建立更为完善的销售与服务网络体系,加快融入沙特的本地化需求,并为沙特建设带来全周期的发展方案。
在巴西市场,徐工在2012年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全资生产基地。2014年,巴西制造基地正式投产。作为徐工全球最大的海外工厂,巴西基地投资3亿美元,实现本地化运营。目前巴西业务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已具备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挖装机等主营工程机械产品1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各项经营指标大幅增长。前不久,在徐工巴西制造基地投产10周年之际,第23456台产品正式下线。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徐工仍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不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量身定制”的全周期服务保障方案。截止2023年12月,徐工拥有近 40 家海外子公司和 300 多家海外经销商,产品出口至全球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 95% 以上国家和地区。
从欧美高端市场到新兴市场的全面开花,是徐工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践。当前,徐工已经实现了从产品贸易出口,到技术、资本、品牌和人才的出海,形成了出口贸易、海外绿地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将持续书写着中国制造出海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