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谈起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资金,是钱,认为中小企业生存都是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钱来做数字化,于是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来助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几年下来,效果依然平平无奇,那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究竟缺什么?数字化该如何转?
首先,在数字技术高度发达的当前老杨认为中小企业管理者不缺意识,但缺将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数字化运营管理能力、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同时又缺乏管理的能力,更缺乏技术与业务融合的创新能力。那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究竟在哪里?老杨总结如下:
1.基础管理粗放,任意性强,场景灵活多变,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思维,这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座;
2.缺乏专业的数字化人员及团队,技术条件落后,难以正常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这是根本;
3.“七大姑八大姨”占据要职,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利益交织,难以开展有效的转型工作,这是本质问题;
4.基层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电脑、系统,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状与困境;
5.受资金及应用场景规模影响,系统应用大都以解决单个场景为主;
6.管理协同能力弱,管理孤岛的同时造就了系统孤岛与数据孤岛,虽有平台化的意识,但无平台化的能力;
因此大部分的传统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情上既心之神往但又茫然无助,既缺乏对数字化的认知,又缺少专业指导,要么被软件公司一顿忽悠薅了羊毛,要么因动了内部某些人的利益而难以推动,那么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该如何推动?靠谁来推动?
靠政府的外力吗?用各种补贴政策来催动?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首要面临的是资金问题,国家及各地政府都陆续出台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补贴行动方案,制定了大量的奖励政策,来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但几年下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政府相关部门不懂数字化,过分依赖于第三方机构或公司,被其牵着鼻子走,或被一些第三方公司联合企业造假做“伪数字化”薅了补贴的羊毛,同时由于政策制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相关资源并未到达真正需要支持的中小企业,而是集中到了个别资源能力充足的企业,并未真正实现普惠;因此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件事情上政府作为顶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方案实施者需要做转型,不能做甩手掌柜依赖于第三方机构或公司,要有自己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刻认知,要有符合本地管理特色的数改方法论,在奖励的同时要制定与之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不能让有限的支持资金成为唐僧肉,被“骗补”,做成为奖励而来为补贴而去的“伪数字化”,中小企业如此做数字化与饮鸩止渴无异。
老杨认为补贴与奖励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仅缺的是资金,更是缺各种资源与能力的长期支持,需要的是长期主义,是持久战,而不是发点资金补贴了事。
其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还是在于企业内部的核心驱动力。
老杨在与一些中小企业的接触中发现,部分企业领导其实非常有数字化的意识,希望利用数字化技术来改变传统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根本的问题就在于缺乏从意识到落地之间的转化能力,具体体现在:
第一,虽然企业领导具有数字化的意识,但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并不深刻,仅仅停留于技术或者工具层面,寄希望于技术来扭转当前的管理问题,急于求成;
第二,缺乏专家或专业团队全程指导,在不懂且急于求成的情况下容易被忽悠,在忽略当前管理现状的情况下走进技术大而全的建设误区;
第三,企业缺乏专业团队来维系数字化建设从立项、选型、实施到运维的全过程,存在选型难、实施难、运维难的囧境,
其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最大的困境还是企业组织管理的本身,七大姑八大姨等各种关系组成了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组织关系网,牵涉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或灰度,而数字化系统的出现将重塑内部生产及组织关系,这是当前一些管理者所不能接受的,随之而来的便是应用难的困境,在大部分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的一把手是宁愿相信亲戚说系统不好用而不愿去做管理变革,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虽然花了钱买数字化系统,但最终结果还是回归传统的纸质管理。
从以上不难看出,虽然资金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企业需要相关激励与补贴政策,但如果企业不在管理上下功夫,不做管理上的优化与变革,缺乏内驱力,仅凭数字化系统是难有管理突破的,补贴与奖励这种外力是拯救不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时反而会催生出投机取巧的行为,搞一些所谓的面子工程,因此拯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只有企业自身管理的进化与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