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沙利文发布《2024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及出海白皮书》
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作者: 沙利文 2024-09-02 10:25:25
近日,在智能制造分论坛上,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陈晨发布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及出海白皮书》。

近日,在智能制造分论坛上,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陈晨发布了《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及出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本白皮书从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维度出发,基于中国汽车、机械、环保、半导体、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农业机械等行业,总结和分析了专精特新细分领域的发展现状、行业特征,以及出海趋势。本白皮书聚焦于热门赛道,关注垂直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研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竞争力、其在推动产业突破“卡脖子”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海外市场不断拓展的趋势,并以此洞察中国未来产业发展走向。

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成果显著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经历了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前期准备,已逐渐从一项部门政策演变为国家政策,进而又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现阶段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助力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从专精特新概念首度提出到2024年7月底,我国已累计公示了五批共12,950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果,这既得益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持续加码,亦离不开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多。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认定补贴、上市辅导等多途径鼓励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申报,与此同时,随着专精特新概念的普及,企业、金融机构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专精特新培育中去,助力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

\

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在制造

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前十的行业中,有9个行业属于制造业领域,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是“小巨人”企业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一方面是由于这符合培育专精特新的最初目标,即攻克中国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过去,中国产业发展中存在“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尤其在芯片、发动机等领域存在短板,部分关键零部件和装备依赖国外,一旦受到制裁,中国本土行业关键环节的发展将会面临限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制造业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是制造业。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为4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1.7%。自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基数较大,因此更有可能培育出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

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

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探索国际市场

近年来,中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年来积极探索国际市场,寻求出海发展机会。这些企业通常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细分,并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致力于开发出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产品,得到了全球客户的青睐。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探索国际市场的驱动因素包括:

(1)部分行业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随着国内部分行业市场逐渐饱和,中国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国际市场成为其拓展业务的主要方向。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化机会和支持,推动了它们加速出海的步伐。

(2)政府政策对企业出海的支持

为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国际化,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了多种政策支持,包括资金补贴、市场开拓培训和外贸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渐拓展了海外市场,增强了全球竞争力。

(3)技术创新驱动全球竞争力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技术优势不仅帮助企业进入高端市场,还增强了它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4)本地化发展策略

出海过程中,企业面临多重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法规合规以及市场竞争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采取了多种策略,如本地化经营、跨国并购以及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这些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