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文章发布 > 正文
王爱民: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中人机协同的一些思考
来源:智能制造随笔  作者: 北理工王爱民 2024-09-02 11:03:37
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其实就是要找到企业现在必须要依靠有经验或者说知识基础能力的这些人员的业务环节作为攻关的要点。

之前轰轰烈烈的提的机器换人,这是要把人撵走的意思。虽然现在提人工智能,本质上来说可能也是这个意思。但机器换人是立竿见影的,而人工智能达到最终的理想状态,还是有挺长的路要走的。

那我们做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很大程度上是为人来服务的。否则这个系统就不需要人来操作了,直接变成一个处理工具了,不管它的智能化程度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我们的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还是需要人来操作的,那我们不说那些中国引入数字化技术对于业务模式的改变,就来说说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与人之间的协同关系吧。

要达到协同的效果,那人和系统一定是要融合在一起的(其中体现的是一种交互关系,最直白的就是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到正确的人手里,并且能够积极的促进或者引导正确的人做了正确的操作)。

一般来说是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搭建了这种业务链条,而人是这个业务链条当中的一个环节。这些工作在流程梳理或者说流程在造,我们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的定义清楚人与系统的界面关系,而这种界面关系其实说的是人的业务功能及其操作定义,以及与人这个角色环节有关的输入输出内容。

最直接或者说最简单的协同关系就是要为人的操作提供完备清晰的信息,如果让人在系统里面还要东张西望的找信息,那数字化的最基本的便利性的优势就根本没有发挥出来。这个人所需要的信息应该与它的角色功能及其操作处理有关,应该从这个角度来梳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以及这个信息如何可视化清晰的展现给这个操作人员。所有的信息都是在预先规划好的范畴之内的,而不应该被动的等到人来操作的时候还需要去系统里面翻找信息。这是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出发的,就是应用了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应该减少他们这手工模式下的工作量。

另外一种更深层次的协同,其实就是要为人的操作提供决策支持,如果这种决策能够完全沉淀和物化操作人员的经验知识,那基本上也就不需要人了,但可能暂时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那就应该梳理出为这个角色操作人员要完成决策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分析信息,而这个分析信息是由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来提供产生的。比如很多企业的计划调度人员对于aps的要求就是提供多个拍照方案,或者说一些排产的统计信息,这样的话aps的技术要求也就很清晰了。这样做出来的系统才有可能会被企业的人员欢迎。这是从提高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对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的建设要求。

不管是提高效率还是提高能力,就本质上来说都是在降低或弱化对业务操作人员自身能力的要求。这个过程的演变可能比较缓慢,但都是走在这条路上的,并且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其实就是要找到企业现在必须要依靠有经验或者说知识基础能力的这些人员的业务环节作为攻关的要点,瞄准这些人员所操作的业务环节,尽量的将知识沉淀或者说物化,从提供便利和更加优化这两个方面来考虑,这都是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发力的重点。虽然现在很大程度上很多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都只是提供了一些便利而已,但后续的发展重点一定是在更加优化这个角度。

………………

想到哪说哪儿,就说这些吧。

其实协同还是有挺多内容的,比如协同的可靠性或者说如何来纠错,比如多方协同而不是简单的1对1或者说点上的协同等,都需要数字化工业软件系统的设计中要多多考虑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