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关于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9.1万家,贡献了全市40%左右的税收、50%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和80%的就业机会。下一步,本市将建设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
报告显示,今年1至9月,本市新设经营主体超19万户,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超700家。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9.1万家,比2023年同期增加1.9万家。其中,活跃型企业116.1万家。本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275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5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35家。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小巨人”第一城地位。全市近200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40%左右的税收、50%的技术发明专利授权和80%的就业机会。
本市着力解决企业“首贷难、首贷贵”问题,优化中小企业首次贷款贴息支持政策,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缩短办理时长,建立企业“免申即享、即时兑付”的资金补贴机制,累计惠及企业近2万家,补贴资金超3.4亿元,带动企业实付利率下降超1个百分点。截至9月底,本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0亿元,同比增长12.8%。9月,本市金融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87%,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为35.3万户,同比增长1.8%。
本市还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通过统筹制定检查计划、开展联合检查等举措,使得检查事项平均压减39%。市、区、街乡三级947个执法主体“一码检查”启动率达97%,减少重复检查3500余次。建立“无事不扰”白名单制度,9624户经营主体纳入试点。推行非现场监管,实现49个监管部门重点领域全覆盖,全市共开展非现场检查5.5万次。
下一步,本市将建设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赋能中心,探索全国服务“一张网”地方节点建设路径,做优全国服务一张网“北京旗舰店”,形成具备北京特色、可在全国推广的典型案例。另外,本市还将结合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行现状,将首贷贴息比率与利率走向挂钩,提高政策支持精准性;并持续推进企业“挂牌倍增”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专板建设,未来两年支持金额额度较2024年翻倍,撬动更多企业实现股权融资。
- 更多相关内容
- 北京市将建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