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
搜索历史
热搜词
原创
活动
产业创新
转型理念
ENI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案例库 > 正文
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指南:智能仓储
来源: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  作者: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24-06-13 15:34:31
汽车整车或零部件企业的传统仓储管理模式简单,以静态管理为主,根据生产制造的需要,对于零部件、半成品、最终产成品进行临时堆放保管,功能单一。

汽车整车或零部件企业的传统仓储管理模式简单,以静态管理为主,根据生产制造的需要,对于零部件、半成品、最终产成品进行临时堆放保管,功能单一。仓储管理只是仓库内部的一些作业活动,比如收货、拆包、上架、拣货、包装等。

对于仓储布局、作业动线规划、库存管理方法等不够重视,缺少对仓储自动化搬运技术的引入。亟需使用智能仓储管理办法来实施构建智能仓储场景,协调各个业务环节的运作,规范物流管理秩序,提高仓储管理效率,节省劳动力和库存空间,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设内容&实施步骤

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单库区实施智能仓储场景改造的周期约为2~6个月;单车间实施智能仓储场景改造的周期约4~12个月;单工厂实施智能仓储场景改造的总周期约8~18个月。智能仓储场景实施方案主要有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运营、效果评价等4个步骤。

项目规划:主要开展项目可行性和收益性论证。注重系统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还需考虑环境安全性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项目实施:软件系统主要开展定制开发、模块单元测试、关联系统联通测试、制定集成测试方案、准备集成测试数据和集成测试、优化系统设计等工作;硬件系统主要开展需求分析、设备选型、设备生产、到货安装、联调调试、集成优化等工作。

项目运营:汽车行业智能仓储场景的运营模式常见有两种,一是以制造企业为主导的管理运营模式,制造企业负责场景日常运行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的维护、处理运营过程中故障事件。二是制造企业将仓储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进行管理运营的模式。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场景日常运行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的维护、处理运营过程中故障事件。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物流模式、供应商合作策略进行选择适合自身的智能仓储运营模式。

效果评估:对于智能仓储场景实施效果评价的目的是在满足仓储业务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实施基础

智能仓储场景的实施需要具有清晰的业务流程、关联数据、软硬件设施等基础

业务流程基础:在实施智能仓储改造前,应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必要评估,实现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如工艺与生产管理流程、仓储标准作业流程、仓储异常处理流程、设备故障维修流程、灾害备案及恢复流程。

数据基础:应具有工艺数据、仓库数据、库存数据、任务数据、报工数据、规则数据等,并配有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分析平台等,以支持仓储管理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

软件基础:应开发或采购仓储管理软件,仓储软件具备库存管理、物料追踪、任务调度优化、设备协同等功能。

硬件基础:智能仓储需要能自动存储、取出物料的硬件设备,如将货物输送到指定上料机/下料机的智能AGV叉车、穿梭在仓库执行往复运输任务的穿梭小车、智能堆垛机/拆垛机、高层货架、托盘(集装箱)等。

典型案例:东风汽车智能仓储实践建设路径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重要的乘用车事业板块,是涵盖企划、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业务的全价值链汽车企业,旗下运营日产、启辰、英菲尼迪三个品牌。

企业面临的痛点问

东风日产武汉工厂在导入新能源车型产品时,动力电池生产制造对于制造工艺和物流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满足新能源工厂电池PACK车间的安全、清洁度、工效等要求,亟需通过智能仓储场景的落地应用来实现电池PACK物流管理环节的车间无尘化、作业少人化、流程自动化。

场景建设总体框架

基于业务痛点分析,东风日产对PACK车间生产区域物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实现信息系统与自动化设备联动,实现项目少人化和运营效率提升的目标。总体项目周期为10个月。

东风日产智能仓储场景采用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以WMS仓储管理系统、MES工程管理系统、IoT系统、WCS设备调度系统、终端移载KIVA物流机器人为主构成。系统核心有电池总成上线、电池总成下线、电池总成上线不良品处理3个流程,如图1所示。

图片

图1 系统方案图

软硬件解决方案

东风日产智能仓储场景采用的WMS、IOT、MES等应用软件基于联友科技的MP平台开发,表1为软件MP平台主要模块功能说明。

图片

表1 MP平台主要功能说明

电池PACK车间智能仓储场景是在新建配套设施较好的生产车间内部,车间规划建设初期考虑了必要的自动化设备充电和地面平整度设施要求。因此该场景硬件应用主要是用于数据采集、网络环境、现场设备等方面。

业务流程

场景实施后,原有人工执行的业务操作由自动化搬运机器人替代。首先,通过线边料位的库存扣减,由IPMS投料防错系统累计计算料位扣减数。当累计扣减数达到零件设置的拉动任务阀值时由WCS系统触发预置换及置换指令,WCS系统指示线边KIVA机器人执行预置换及置换任务。同时WMS系统生成仓库集配任务,下发到PDA手持终端,集配叉车司机接收集配指令后集配满容器至集配区台车上,人工扫描集配点和物料标签,WMS中即完成集配任务。再由KIVA机器人将集配区台车搬运到线边料位的供给进行补料。补料完成后,会将供给需求回传给WMS系统,更新线边库存。线边空台车会由KIVA机器人带回集配区完成返空,实现供给作业循环。此外,KIVA机器人支持多台协同作业,并进行搬运路径优化功能,提高设备可动率。

图片

图2 智能仓储场景实施后业务流程示意图

实施成效:东风日产武汉工厂电池PACK车间智能仓储场景实施后获得以下成效:

提高运营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仓储流程加快货物的入库、出库和搬运速度,减少人工操作,从而提高仓储运营效率、降低仓储成本。

优化库存管理:实时掌控库存情况,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库存数据,避免库存过量或缺货,并提供精确的库存预测和补货建议,提高库存周转率,优化库存管理。

改善供应链可视化: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可视化,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决策效果和整体协调性。实现零件物料的领用、调拨、盘点、结算等库存资产在线账务协同处理,库存精度提高到95%以上。

减少错误率: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和疏漏,提高仓储操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作业准确率提高到95%以上,物流操作错误导致的停线时间将减少50%。

提升安全性:智能仓储技术可以监测和预警潜在的危险情况,如火灾、泄漏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员和资产的安全

从传统的依靠经验管理转变为依靠精确的数字分析管理:从事后管理转变为事中管理、实时管理,加速了资金周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编辑:刘婧
活动 直播间  | CIO智行社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